人生有幾多個暑假 - 蕭煒春

人生有幾多個暑假 - 蕭煒春

在所謂其他學習經驗的驅動下,暑期活動的市場越來越龐大,才剛剛踏入五月,部份暑期活動竟然已經截止報名,搶學生的意圖明顯不過。人生沒有很多個暑假,如何善用真是費煞思量。有人認為孩子平日功課繁重,暑假不如甚麼也不幹,夏日炎炎正好眠,讓無聊成為人生經驗;這通常是經常工作至晨昏顛倒的爸爸,將自己的心願投射到子女身上。殊不知小朋友精力無窮,天天屈在家中,不是叫悶就是養胖,一個多月過去,可以將過去一年學過的東西忘掉一半,另補上十磅的贅肉,想想也可怕。
現今的孩子不像我們小時候,悶了可以落街踢足球、跳飛機;我們身處的石屎森林,公共空間已越縮越窄,可供孩子奔跑喧嘩的地方不多。現今的家庭組合更是人丁單薄,不像上一代般兄弟姊妹成群,躲在家中已可過群體生活。如何可以過一個充實而不無聊,卻不致於太操勞的暑假?挑選暑期活動不比揀學校容易,原因是花多眼亂但有用資訊奇缺,而且trial and error的機會不多。綜合多年來自身及家長好友的經驗,可與大家分享一點心得。
1.一定要有運動。應把運動培養成持之以恆的好習慣,不能唞暑或避寒。夏日炎炎最好往水裏跳,游泳以外,可考慮一些平日較少機會接觸的水上活動,譬如風帆、滑浪風帆、獨木舟等,貴價不一定好,康文署的訓練課程其實既專業又便宜。
2.放膽選些平日很想做,但完全沒時間兼顧的活動,譬如騎馬、溜冰、書法、魔術、編織等等。暑假多些新意,或可發掘出一些潛藏的天賦。
3.師資是重要的。暑期活動成千上萬,課程簡介差不多千篇一律,但收費可以相差十倍。若只求消磨時間,一些社區中心或志願團體舉辦的活動已綽綽有餘;但若抱着認真學習的心態,那難免要多花費一些。舉個例子,同樣標榜透過小實驗去理解科學知識,社區中心的導師很多都是高中生,不是說他們沒誠意,但比較起大學的暑期課程,一般交由講師或中小學教師主理,當中的差別不言自明。
4.暑假是宿營、露營的好季節,也是撇甩港孩惡名的良機。小悠、小芊都是打從八歲起便參與營舍活動,YMCA是舒服之選,外展訓練是會令孩子哭着回家但又覺得物有所值的鍛煉。相約一兩名好友同行,可減少孩子的孤獨感與離家的恐懼。
5.時興遊學團,連一般旅行社也大力推廣,難免變得巧立名目。絕對同意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假設你某年暑假去了西安旅行,若資料搜集得宜,應該不會被terra-cotta warriors難倒。問題在於團隊的質素。我近年在日本、內地旅遊都遇過香港學生遊學團,領隊操着半桶水的英語與普通話,大部份學生哥自顧自在嬉戲,所謂遊學,學習的成份很低。在孩子還小的階段,由爸媽帶着他們去旅遊,學的不會比遊學團少。
6.避免太勞累。畢竟是假期,容許生活留白,讓孩子放肆地做些他們喜愛的活動吧。
挑選活動也要視乎孩子的年齡、性別與喜好,經驗之談只能借鏡,切莫人云亦云。當你被暑期班資訊塞得腦袋滿滿,不如歇一歇,想想孩子最需要的是甚麼。今個暑假,就讓我們為孩子創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