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渾水效應的洗禮

國策解碼:渾水效應的洗禮

渾水2011年中狙擊美國上市的嘉漢林業揭開內地「民企風暴」序幕,至今近兩年,A股跌足兩年,惟渾水最終因聲稱受內地相關人士威嚇而卻步中國,被指為中國版渾水的中能興業則乘勢而起。雖然市場普遍批評中能與渾水一樣,只是以打假之名沽空套利,但對被指遍地假賬的民企而言,這一課,實不得不上。
內地媒體指,中能興業營運神秘、未持有牌照兼辦公室狹小,這樣一間機構卻多次擊中內地民企造假,觸發企業股價暴瀉,即使背後牽涉早有預謀的沽空活動,歸根究柢亦要獲得市場信任的配合。有分析早指出,無論國企抑或民企,均有財務問題困擾,問題不是作假與否,分別只在於作假的嚴重程度,投資者信心本已薄弱,渾水式調查公司的興起,某程度是建基於市場需求。

業績越差 盤數越真

不過,報告要達到推冧股價的效果,亦不是單單一個謠言可起,如渾水2011年對展訊的抨擊失效,股份推不倒之餘,翌日更疑因平倉盤湧現而急彈兩成,渾水損失料不輕。至於中能興業,有指其單單就康美藥業的調查已長達半年,康美藥業後來亦被指越辯越不清,令報告更受重視,內地更有基金經理坦言,市場需要這樣的調查機構。
民企面對渾水式襲擊初期,只以漠視及沉默應對,但大家心裏明白,最有效的防禦方法,還在於不造假不投機,以及完善透明的披露機制。事實上,中資股近兩年業績大走樣,有市場人士認為,是中資企業「盤數一年比一年真」嘅結果,若是事實,亦不失為好事。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