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指4月先跌後倒升近2%,投資者或憧憬5月擺脫「Sell in May(五月沽貨)」魔咒。不過,翻查歷年數據,過去15年來出現11次「五窮月」,跌市比例達73%,最近的3年,5月份更清一色下跌,數據對港股頗為不利。有基金經理認為,歐美股市近月累積頗多升幅,資金套現壓力漸增,傳統「Sell in May」或應驗,因此會趁港股高位「沽咁啲先」,轉而跟勢短線炒作打游擊。
記者:林 靜 李嘉麟
恒指每月表現數據顯示,過去15年,共有11個5月錄得跌市,跌幅介乎0.1%至近14%,平均跌幅有4.6%,跌市比例高達73.3%,即有接近四分之三機會下跌,而且過去三年的5月份更全線弱勢,去年更大跌近12%。
另外,若4月升市的話,5月份通常難以延續升勢,過去15年當中,4月份有11次升市,但其後的5月份,有8次錄得下跌;4月強、5月弱的機會同樣達約72.7%,反映「Sell in May」的傳統投資智慧,應驗機會率相當高。豐盛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過去半年指數縱出現升勢,惟個股仍積弱,反映部份資金的沽貨行動或已開始。
留意MSCI季檢新貴
黃國英補充,沽貨壓力主要來自外資,因美股近月屢闖高位,在傳統套現季節料見壓力,「今個月個市不會太叻,所以都係沽咁啲先」。但5月上旬可留意MSCI季檢潛在新貴,他的心水有瑞聲(2018)、創科(669)及中海宏洋(081)等。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亦認為,雖然港股短線仍有條件再上,但當美股月內再升5%至10%時,便有機會見頂回落,觸發「Sell in May and Go Away」。他表示,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疲弱,市場對經濟復蘇的憂慮勢拖累美股,至於內地因素亦屬焦點,A股續拖着港股後腿,是一大不明朗因素。
不過,大部份財經專家仍然維持上落格局看法,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指本月將有兩大型新股去馬,按經驗大市走勢可見支持,惟二萬三關的阻力仍大。至於耀才證券市場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更相信,中央或在本月出手托市,恒指隨時闖23500點。
五一假期後沽壓大
另外,A股勞動節假期休市3日後,今日將復市。按過往滬綜指「五一」復市後5個交易日表現,5年中有3年均錄跌幅,走勢與假期前一周相若;相反,恒指假前假後走勢迥異,過去5年「五一」假期前升市次數多達4次,唯一在2011年的跌幅亦不足1%,假期後則有4年均錄下跌,反映資金有趁假期前先炒港股,A股復市後套現的慣性,趨勢同樣不利大市。於昨晚美股開市早段,港股ADR普遍上升,相當於恒指今日高開8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