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蘋果落實發行總值170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債券,集資金額創美企史上之冠,同時是公司自1996年以來首次發債。雖然息率超低,但投資者反應仍然熾熱,首日推出已超額認購兩倍。蘋果股價昨晚開市後曾跌1.38%至436美元。
債息最低0.51厘
蘋果周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披露,計劃發行六種定息及浮息美元債券。定息債年期由3年至30年不等,由於評級高,所以回報僅僅較國債好,票面債息介乎0.51厘至3.88厘不等,藉此滿足向股東回饋千億美元的資本需求。蘋果今次發債規模,超越羅氏大藥廠09年2月的165億美元發債規模,成為史上發債最勁的投資級別企業,並由德意志銀行和高盛集團負責包銷。
散戶料難獲分派
蘋果公司名副其實為「現金牛」,坐擁1,450億美元現金,超越微軟和強生等巨企。然而,蘋果近七成現金都是存放在海外。若蘋果把現金滙回美國,將要繳交高達35%企業入息稅。高稅率是令公司即使擁有巨額現金,亦選擇發債的原因之一。另外,美國現時息口極低,蘋果趁此時機發債可節省不少利息開支。據估計,蘋果發債首年的平均利息為1.85厘,利息支出3.14億美元。
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向蘋果分別給予「Aa1」和「AA+」評級,加上蘋果本身並無負債,故吸引投資者認購。不過,蘋果今次發債大部份都會批給機構投資者,零售投資者亦即散戶獲派的比率甚低。
蘋果發債投資者是否值得入市則眾說紛云,投資組合經理Mark MacQueen表示,目前超低息環境之下,蘋果債券相對美國國債無疑是較好的選擇。不過亦有分析指,由於債價與債息存着反比關係,一旦未來加息,債券價格有可能大跌。加上蘋果「i」字頭產品仍未扭轉需求下滑困局,競爭優勢大不如前,投資應提防長揸蘋果長年期債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