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員嚴謹審批資助

基金委員嚴謹審批資助

【社福絮語】逢周四刊
筆者首次在《蘋果》專欄與讀者見面,本人在社福界和教育界服務共逾30年,現已退休,曾當過數間津貼中學的校董和校監,以及在多間社福機構擔任董事局成員,亦獲政府委任為多個委員會的委員。希望能透過每周一篇短文,與各位讀者分享其中的體驗及經歷。
10多年來,筆者獲邀在不同的慈善基金擔任委員或主席之職,和其他委員一起定期審批各類申請。委員通常來自不同界別,目的就是藉此從不同角度去決定資助與否,務求審批盡量公平及不偏不倚。
不同性質的基金當然有不同的要求或對象,例如「愛滋病信託基金」只資助和愛滋病有關的服務。「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卻沒有類似限制,任何申請,只要符合社會或個別群體的需要,委員們都會考慮資助,而且沒有資助額的限制。

義工交通費撥款劃一

只是多年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態度嚴謹,對捐款的讀者或社會人士作出良心的交代。
筆者有幾位退了休的長者朋友,多年來均定期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作出捐款,雖然數目不大,每次只是兩、三千元,但由於沒有收入而仍有此舉實屬難得。他們表示因日常生活無憂,便把子女們給予的零用錢儲起來,然後分配於不同用途。
不知道捐款者當中有多少是這類人士?但不論如何,對他們愛心的捐款,身為基金委員的便要用得其所。舉例說,義工交通費的資助,就有一個劃一的數目,不會厚此薄彼。
只有這樣,才不負善長所託。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