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IV號乜都錯

南丫IV號乜都錯

【海難報告】
【本報訊】去年十.一南丫島撞船慘劇,39名死者在「人禍」中慘死。海難調查委員會經過半年調查,昨由特首公開調查報告,揭發被撞沉沒的南丫IV號早應被禁航行。委員會狠批船隻在設計、建造以至檢驗階段,海事處、船廠等均有很多人犯錯。南丫IV號因種種錯誤,被撞後僅118秒便已直插海底,同時因上層座椅鬆脫、救生衣使用困難及欠缺兒童救生衣,令罹難人數眾多。有死者親屬認為,報告抽起兩名船長犯錯的關鍵部份,死者親屬表示要向所有犯錯者追究。
記者:鄭啟源 潘柏林

礙於涉事海泰號船長黎細明,以及南丫IV號船長周志偉,已分別被控39項誤殺罪,報告有關兩船長責任部份內容被抽起,暫不公開。長238頁的「刪減版」報告披露,39名死者大部份遇溺死亡,只有一名乘客在撞船期間被撞死,其中多名死者更因座椅鬆脫被困死亡。
調查委員會在報告分析,撞船造成嚴重傷亡有三大因素,包括上層甲板座位鬆脫、成人救生衣難以穿着及取出,以及欠缺兒童救生衣。報告指出,造船廠財利在上層纖維甲板,以「自攻螺絲」安裝座椅方法完全不恰當及不可接受,結果座椅鬆脫影響乘客逃生。事後財利董事羅愕瑩作供仍辯稱安裝方法沿用已久,更令人感覺船廠拒接受其他建議。

「消失水密門」成沉船關鍵

報告又指,多名倖存乘客認為船上綁帶式成人救生衣使用困難,綁帶打結阻礙穿上;同時船上未有按法例配置兒童救生衣,但即使有按要求配置七件,仍不足以讓當時全數32名兒童使用,最終有八名3至10歲兒童罹難。
報告同時解開南丫IV號被撞後極速沉船之謎。委員會在報告引述專家證供,指撞船時,南丫IV號船身被海泰號打斜切開一個裂口,穿透輪機房及油箱房,惟油箱房與船尾的舵機房之間,沒有水密門,結果3個船艙同時入水,大量海水快速湧入,致南丫IV號失去浮力,僅96秒甲板已入水,在118秒內整艘船已直插海床,船頭與水平面呈70度,不足以讓乘客逃生。其中,船底層尾艙「消失的水密門」至為關鍵,加上計算抗沉數據的破艙穩性報告中,船廠人員計算出錯,但海事處人員未能發現,連串錯誤令不合格船隻多年來仍可「過關」航行。
委員會綜合調查資料,認為南丫IV號無論設計、建造及檢驗過程,均有很多人犯錯。首先在設計階段,新加坡造船顧問Naval Consult提供的圖則混亂,各份圖則對船尾艙「水密門」的描述有矛盾。在財利造船期間,船廠發現船隻與圖則不符,卻未有重新提交新圖則。海事處人員審批建造圖則期間,應先釐清圖則矛盾,卻照批問題圖則;其後驗船期間,驗船人員又多次錯失要求安裝水密門的機會,而審閱抗沉數據「漏招」,亦令人費解。

海事處及船廠多人犯錯

報告雖抽起兩名船長有否犯錯的關鍵部份,但有公開重組意外經過資料。報告引述專家證人Captain Pryke證供,指兩船相撞前未見減速,當晚8時16分,即撞船前四分鐘,兩船已可見到對方。兩分鐘後,兩船已出現相撞風險,若當時保持航向不變,兩船會在少於0.1海里位置經過,不會發生碰撞。
撞船起因是海泰號在相撞前77秒左轉,未有按規定右轉,最終在8時20分17秒相撞。Pryke認為海泰號要為撞船負上主要責任。另一專家Armstrong指,兩船均有違反避碰規則,海泰號違反六項,南丫IV號則違反三項。
海難死者劉文麗母親指,報告雖交代部份人在事故的錯誤,但兩船船長是直接導致意外的關鍵人物,相關部份尚未公開,愛女冤未雪。她聲言要向所有犯錯者追究,「為咗個女死得明白,我個個都會追究」。

消防處於海難翌日出動躉船將南丫IV號吊起。

去年國慶日發生的南丫島撞船海難,導致39人死亡。

撞沉南丫IV號的海泰號船身損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