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印度與香港一樣掀起搶金潮,不過隨着國際金價回升,財政部周末宣佈上調黃金進口稅基至每10克472美元(約3,681港元),加幅為5%,料會短暫遏抑國內需求。雖然消費者對實體黃金需求仍強勁,支撐金價自26個月低位至今回升11%,但黃金基金卻出現大走資,反映大戶和基金認為金價反彈僅屬短暫性,金價近日強勢或無以為繼。
現貨金價在兩周前(16日)勁瀉至每盎斯1,321美元的26個月低位後,受惠亞洲人趁低吸納,支持金價反彈。加上美元疲弱,刺激金價繼續上升,現貨金昨最多曾升1.17%,高見每盎斯1479.77美元。本港九九金價亦造好,收報每両報13,699港元,升0.58%。
全球最大黃金進口國的印度,去年4月至12月的九個月內,黃金進口金額總值600億美元。而印度大量進口黃金,更拖累經常賬赤字不斷擴大。據印度央行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印度經常賬赤字錄得326億美元,當地黃金採購佔經常賬赤字比例已超過三分二。
印度黃金進口稅加至6%
印度政府為收窄經常賬赤字,決定出招遏抑金價,今年1月再上調黃金進口稅,由4%加至6%以遏需求。當局上周六決定上調黃金進口稅基,由每10克449美元,調高至每10克472美元。不過部份金舖店主指,政府藉加稅基為國內黃金需求降溫的效用有限。另外,當地黃金進口商則擔心,政府上調黃金進口稅措施產生反效果,導致黃金走私活動更猖獗。
商品基金走資167億
在散戶鬥搶金之際,大戶卻持續沽金。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黃金交易所交易產品(ETPs)倉位今年大跌13%至2,283.57噸,自前年10月以來最少。截至4月23日止,對沖基金和其他大戶所持的黃金短倉合約為69,726張,與六周前歷史高位相差少於0.6%。此外,商品基金出現大走資。EPFR資料顯示,截至4月24日止,黃金和貴金屬基金資金淨流出達21.5億美元(167.7億港元)。
分析認為,數據反映即使金價反彈,惟大戶都不願再押注黃金。另一邊廂,美股近月升勢持續,買股票回報更勝黃金。花旗金屬研究部和策略主管David Wilson表示,美國經濟正溫和復蘇,美股漲勢未止,加上通脹壓力未見升溫,令投資者遠離黃金。而CPM集團高級商品分析師Rohit Savant認為,散戶過上周一窩鋒到金舖買金,估計未來數月出現「需求真空」,令市場供過於求,不利金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