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及石油等化石燃料,會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令全球暖化,甚至擾亂氣候。要解決,各類替代能源相繼湧現,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惟最近有研究指出,部分生物燃料,可能增加臭氧濃度,間接「殺害」人類及農作物。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研究員,年初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指如果按歐盟計劃,增加生物燃料的產量,帶來的額外空氣污染,可能在2020年前,每年導致歐洲1,400人提早死亡,小麥及粟米收成每年損失9億英鎊(近108億港元)。
為何環保的天然能源,反而加劇空氣污染?不少植物本身會自然釋出一種揮發性液體「異戊二烯」(C5H8),例如可用作生產生物燃料的楊樹、柳樹、桉樹(尤加利樹)。異戊二烯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混合反應後,會增加大氣底層「對流層臭氧」的濃度。這種有害臭氧,會損害人類肺功能及刺激呼吸道,減少莊稼收成。
歐盟計劃大量種植生物燃料植物,正是令對流層臭氧大幅增加的癥結。有學者建議,大量種植的場地,選址應遠離人煙稠密及高污染區域,避免異戊二烯因接觸污染物,而產生有害臭氧。
救冰行動「冰荒荒搵你幫」專頁:
http://sosarctic.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