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大批外國品牌湧港,香港牌子似乎只有捱打,靚位被搶走、生意被攤薄。前年收購了潮服零售商D-mop的永嘉(3322),其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張智坦言,香港零售商「已再沒有犯錯的空間」。
記者:吳綺慧
張智認為,要轉型發展較貼近大眾的產品,並加快存貨流轉,將每季貨品分成三次入貨,「因為你補貨用嘅錢,永遠唔夠你砸貨(囤積存貨)時輸嘅多」。國際品牌財雄勢大,把本港一線舖租搶至天價水平,「本地薑」敗退至二線位置或樓上舖,生意減少,但成本壓力卻有增無減,就連本地服裝界「一哥」I.T(999),近年都陷入存貨積壓的困境。曾甚為流行的D-mop,前年亦因虧損,被廠商出身的永嘉入主收購。

「零售商冇犯錯空間」
張智指租金急漲,零售商再沒有犯錯的空間:「以前租金只佔你收入10%、15%,𠵱家就講緊係30%至40%。只要市況一轉,要減價清貨,就即刻可以蝕入肉。所以唯有做大規模,一定要強調每間分店的效率。」
接手D-mop一年多以來,即加快供應鏈流程,改革存貨制度。「好似買手去巴黎睇show,覺得靚就一口氣買廿個款返嚟,可能有三個款好中,大賣,但剩番個17個款點算?」張智指零售商已承擔不起「砸貨」後果。
一季分三次入貨
他說:「我哋唔可能做到好似Zara、H&M出貨咁快,但都要盡量轉型……由以往一次過訂齊,改為一季分三次入貨,情願唔夠時再補,存貨水平由以往至少六個月,減到現時三個月。」D-mop亦把品牌重新定位,不再集中走高檔、小眾時裝:「如果啲衫太蝦人,根本做唔到規模。」
D-mop現時在中、港、台三地共有約60間分店,張智指因情況不穩,今年只會在內地開10間Y-3分店,其他地方都不會擴張。「Y-3嘅表現暫時係最好,首季同店銷售仍有雙位數增長,所以短期會着力發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