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大行貼股即爆升<br>花旗瑞信唱得起

投資導航:大行貼股即爆升
花旗瑞信唱得起

港股數個交易日由低位反彈千點,但搶眼程度卻不及大行報告!近期接連熱炒的汽車股、頁岩氣股、濠賭股等板塊,皆來自證券商手筆,單日升幅動輒一成,點石成金威力盡顯。不同大行每日都有股份推介,究竟邊間跟得過?「投資導航」綜合今年數據後發現,花旗「爆升股」數量最多;用即日爆升幅度計算,則以瑞信、摩通表現最強。

統計今年各主要大行報告,報告推出後即日升超過5%的「爆升股」,發現今年以來共有36份報告達標,其中花旗推介「爆升股」的次數最多,今年合共8次,其次是麥格理及瑞銀,各有5次。不過,麥格理推介當中四隻股份,包括宏華(196)及安東油田(3337),均來自上周同一份石油服務及設備股報告。

部份大行報告唱好的股份翌日爆升,為跟買的股民奏出美妙的贏錢樂章。

跟報告宜炒即日鮮

若要數推介後股價平均升幅最多的,則是瑞信,該行期內共貼兩隻「爆升股」,即日平均爆升15.51%,推介的股份有鷹君(041)及精電(710),推介後20日升21.29%,至今更升25.76%;摩通四隻「爆升股」,年初推信義玻璃(868)平地一聲雷,近日代表作則是比亞迪電子(285),該股即日升26.8%,是即日升幅最多的「爆升股」,而摩通推介整體平均即日升12.06%,推介至今升16.04%。
除即時反應,股民亦關注大行報告的升幅持久力,以數量計,13間大行中,7間平均表現至今較首日差,僅6間能夠更上一層樓;整體平均即日爆升9.57%,惟累計20日後升幅收窄至7.9%,至今升幅則為10.84%,僅比即日升幅多約1個百分點。反映投資者就算長情,亦未必得到顯著回報,更可能損失機會成本,整體上大行報告都是炒即日鮮為妙。

摩笛爆升威力短暫

報告即日爆升固然飲得杯落,惟部份大行即日已「爆乾爆淨」,無法維持推出報告日的動力。以大和為例,「爆升股」共3隻,即日平均升6.74%,至今竟然倒跌6.76%,當中令人失望的推介為聯塑(2128),即日升逾7%,至今倒跌17%。德銀即日平均升8.7%,推介至今卻倒跌0.59%。
另外,曾令市場趨之若鶩的大摩,今年初曾推介六福(590)及周生生(116),即日爆升逾一成,翌日引來大量傳媒報道,惟至今升幅回落至僅0.19%,「摩笛」支笛雖然仍有人跟,但對大摩長情反而變白做!
值得一提的是,投行一哥高盛期內錄得僅一隻「爆升股」,推介股份為新濠博亞(6883),即日升一成,1月推介至今喪升42.27%,為今年一眾「爆升股」中升幅最多。此外,2月份報告哀鴻遍野,期內卻有瑞銀推介大唐新能源(1798),即日已升一成半,至今更升34%,亦屬該行今年一大代表作。

〈大行報告 為市場走勢探溫〉

【關係密切】
股份遇「報告」即變生猛,著名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認為,是資金氾濫下大市見底先兆,「投資導航」發現,市況跟報告威力有直接關係,猶如市場的溫度計,大市要有動力,報告才夠爆!
根據統計,年初至今報告為市場帶來36隻「爆升股」(即日升幅逾5%),有15隻來自1月份。美國今年初成功解決財政懸崖問題,1月港股乘去年底走勢續升,全月恒指漲逾千點,一度逼近24000點水平,中小型股亦炒個不亦樂乎,月內出現大量「爆升股」,當中多數於1月首10天、市場仍對前景無限憧憬時推出。
不過,踏入2月,市場對歐債重臨及中國經濟復蘇步伐存有疑慮,該月恒指跌709點,只得3份報告有作為,加上2月正值農曆新年假期,分析員提早收爐令報告量大減。
事實上,該月市場反應差,報告縱有概念亦無人敢下注,資料顯示不少報告即使推出,股價多數呈負面反應,或許間接令分析員借假期不推出報告。

大市見底博彈鑊氣夠

及至3月大市繼續尋底,月初只有零星報告炒得起,惟至月底大市恍如已習慣指數下跌,共有9份報告引爆股價上升。本月則有5隻股份被吹起,特別是4月中市場見底反彈時,報告威力一觸即發,上周情況更明顯,例如麥格理推宏華(196)等股份,報告一出股價即彈逾一成;摩通推比亞迪電子(285)即日更狂升近27%,反映市場漸漸回暖,資金再度尋找炒作概念。

〈出位股評 「神華101」最難忘〉

【股壇經典】
大行報告幾乎日日有,出錯例子偶有發生,部份更疑為吸引投資者的眼球而作出異常誇張的驚人結論,投資者若果照單全收的話,隨時輸鑊甘。
遭詬病多年的例子,為瑞信分析員Ghee Peh在2007年10月「倒果為因」,以煤股估值推算煤價合理值,得出神華(1088)每股目標價101元的結論,結果神華當月在56元見頂,目前不足27元,與紅底目標越走越遠。

樂天虎寫錯盈利受質疑

經典的「神華101」,去年終覓得接班人。去年被《亞洲華爾街日報》選為中國最佳分析員的里昂大淡友樂天虎(Scott Laprise),於2012年9月發表報告唱淡比亞迪(1211),更揚言集團只值近「破產價」的每股0.41元,惟理由只是銷售欠佳,根本未有新理據支持,而且報告首句已寫錯集團上半年盈利,觀點備受質疑。結果比亞迪不久便結束低位拉鋸局面,五個月內闖上32元逾一年高位,升幅以倍計。
不過,出位報告並非與不合理劃上等號,瑞銀分析員梁裕昌2011年5月發表報告,質疑利豐(494)收購項目的入賬方式扭曲盈利表現,目標價狠削近五成至9元,惹來利豐罕有發炮還擊,震動財經界。梁裕昌其後堅持觀點,多次再籲沽售。利豐股價隨業績走樣反覆回落,目前已跌至約10元的近四年低位,累計跌幅約四成,距離瑞銀9元目標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