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人物:學者CEO 大徹大悟<br>97蝕鑊甘 不再買樓

周日人物:學者CEO 大徹大悟
97蝕鑊甘 不再買樓

既是學者也是企業CEO的司徒永富,曾在97金融風暴狠狠跌一跤,他十多年來沒有再沾手物業買賣,主要揸現金,難道是一朝被蛇咬?「是味蕾改變!」他說話總是玄玄哋。一切愛恨嗔惡源於心理不平衡,但要領略到可能先要像他一樣蝕鑊甘。
記者:葉淑貞 攝影:何家達

在97年金融風暴前,司徒永富三十出頭,大學讀經濟,又從事金融界,玩投資遊戲是理所當然,「我刻意地規劃人生,在當打之年,及早起步、及早埋岸,就可以實現理想,進行下半場好精采的人生,動機是善良的,尤其是找到不斷複製的成功方程式。」
那時,朋友來電話,建議合組小財團買樓,「對方噏個數,好呀,預埋我,連支票都未開,就收到朋友再來電,話賣咗啦,每人分廿萬……錢咁易搵,點解仲要返工、對住個低能無知嘅上司?一個月才出一次糧,好慢喎。」
「社會環境會令你產生羊群心態,朋友之間會互相比較。假期飲完茶,就去睇示範單位;去別人屋企作客,會不經意問人間屋值幾錢?人哋得,自己無理由唔得……」滿腦都是錢的日子,相信不少六、七十後還依稀記得。

司徒永富是虔誠基督徒,身後就是他常到的教會。

司徒永富的兒子力峰放學後踩單車找他,兩父子關係密切。

年輕化的鴻福堂,門面有現代感,產品亦見多元化。

曾短時間內連買五物業

曾經在短時間連買五個物業,「最初得一間,然後見樓價升咗,心雄了,一般人會賣樓去換,但好勝的人,唔會咁諗嘢,會加按買第二層,然後打包再加按買第三層,我甚至乎碌卡攞錢,是條不歸路,成30厘息,點還?」碌卡買樓,現在不多見,但在那只爭朝夕的回歸前後,是一種常態。唯一慶幸唔玩孖展,「不過有買仙股,貪升得快,𠵱家除晒牌!」
風暴吹至,物業成為跌剩三分一的嚴重負資產,「放咗兩個,剩下銀碼不太大的舊樓死頂,好彩收入漸漸好轉,不必再賣樓。不過步伐打亂晒,要延後生仔!」當時其中一個出售的物業是元朗錦綉花園,如今他的三口之家也住錦綉,但單位是租來的,「將剩下的物業出租,租金用來租返錦綉,就唔會覺得生活質素有變。」轉眼15年過去,他從沒有再買樓的念頭,「我都唔知點解,就是無衝動,幾心如止水。」

「心理不平衡  因為愛比較」

回顧這段心路歷程,他坦言最初「幾憤怒」,「我無破壞生態,唔係偷唔係搶,點解會咁?最難頂是有些朋友儍儍哋又好好運,因為害怕回歸賣樓移民,避過一劫,到沙士後返香港發展,又撈到底!總之,心理不平衡是因為愛比較。」
這一次跌倒,司徒永富形容猶如被鎚仔「扑醒」,「在此之前,我在投資上從無挫折,以為只要事情依照常態發展,就可以進入『永生』,但世界原來唔係咁,大自然好哋哋會出現四川地震、福島災難,經濟亦是如此,平靜下來,我就釋懷了。花無百日紅,必有借勢調整,只是人類從來不會在歷史中汲取教訓。」
恍如大徹大悟的司徒永富,這幾年完全平衡了心態,「人到中年,就會有好老套的想法:無健康,講甚麼投資?錢可以買床褥,但買不到安睡。多做好事、多分享、瞓得着,家庭、健康是投資,對人好也是不必花錢的投資,因為自己出事,就有很多朋友撲出來幫你。人的豐盛不是由金錢獲得,『富在心中』就係咁解。」

〈不怕輸通脹 寧願揸現金〉

【穩陣至上】
今日的司徒永富寧揸現金,以現代人角度,輸通脹都輸死你,但他不同意:「我哋在乎貶值,是因為條氣唔順,但用來投資,輸的可能不止此數!」

投資損手 或勁過負利率

太座08年提早退休,拿回一筆退休金,銀行職員時常來電推銷基金,太座遂問問為夫高見,「乜嘢新興市場呀、俄羅斯呀……成日哦住我,好啦,少少哋買廿萬,結果𠵱家蝕三成!就算負利率,都輸唔到咁多。」
司徒永富的理財方法變得隨意,覺得「有就自然有」,「起碼一半資產為現金及流通量極高的股票。房地產是香港人眼中的低風險投資,買樓無可厚非,反正我已買了三個,到我兩腳一伸,有屋仔留給心愛的人,夠啦。」

〈矇查查發達 隨時會破產〉

【先做功課】
司徒永富在樹仁教書,常會接觸年輕人,兩代理財觀,着實南轅北轍。
「以前自己賺錢再投資,𠵱家年輕人有支援體系(父母),拿了政府貸款不交學費,去買股票,還大條道理拎實戰經驗,風險意識好低。還有一些,靈魂未歸位,很hea,乜都學吓,乜都可以影響自己,無style,人哋《江南Style》都係style吖。」

定期儲蓄 可變百萬富翁

年輕人該如何理財,夠老套的:「假設搵12,000元,無論如何存起2,000元,廿年後都變百萬富翁。」他說,人生規劃必然包括財富管理,有儲蓄習慣的人,理財意識會更高更精明,不易聽從花言巧語。
投資前勤做功課,知易行難,「有朋友請你入股茶餐廳,你都會問吓:地點、由誰去管、賣甚麼食品吧?點解買股票時,卻不會去問由誰管?行業是上行還是下行?甚麼新興市場、倫敦金,你懂嗎?矇查查發達,將來就會矇查查破產。」

〈分身有術 兼執教鞭〉

【小檔案】
司徒永富在八十年代於樹仁畢業,再到美國進修,現為鴻福堂執行董事、樹仁大學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兩份全職都做了十幾年,認真分身有術。
99年加盟鴻福堂,一手令品牌年輕化兼且「神」化——他講心靈勵志、講良心企業,而且極熱衷基督團體事務。
有理由相信他真的長情,錦綉花園一住十多年,全因懷念美國南部感覺。獨子力峰像他一樣細細粒,但論生活質素,自然強過父親童年時很多,「不要抓富,也毋須抓窮,有甚麼能力就過甚麼水平的生活。」
 看小男生穿着阿仙奴波衫,在屋苑人工湖畔開心踏單車,富有生活,大抵就是如此。

司徒永富曾炒賣錦綉花園,現時也是租住在此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