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今年首四個月訪港旅客已逾1,274萬人次,攝影界抓緊商機,於旅遊景點如灣仔金紫荊廣場或港島太平山頂等擺攝影檔,提供即影即有服務。《蘋果》近日收到有讀者反映山頂攝影檔阻街的意見,於是走訪山頂及尖沙嘴,找來一批景點攝影師,有的在公眾地方灰色地帶生存;有的則在發牌監管下的藝墟中艱苦經營。且聽他們細說景點攝影行業的苦與樂,了解他們為旅遊業默默付出的努力。
記者:余睿菁
太平山獅子亭附近,每晚約有3至4名攝影師出動搵食,拍一張相收費50至80元,其中一名攝影師Rouie慨嘆說:「以前做攝記好唔穩定,加上𠵱家個個攞住數碼相機、儍瓜機,一路採訪,一路影相,都唔使咁多攝記啦!」數年前,他毅然離開報館,轉職景點攝影師。「𠵱家呢度係正職,得閒接下freelance(自由工作),夠養自己」。
談及有市民不滿攝影檔阻街時,Rouie不欲多說,記者反問:「政府發牌監管又如何?」他卻坦言反對,認為發牌只會令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如要搬入合法租置的地方搵食,他又未能付得起昂貴的租金。他眼見尖沙嘴香港文化中心的藝墟,正正因太多同行搵食,最終出現頂爛市局面,20元便有交易,對業界根本絕無好處。
套一句廣東俗語「好天斬埋落雨柴」是Rouie等自僱人士的寫照,他坦言對本港旅遊業前景不感樂觀,中港矛盾、中日關係、全球經濟等因素,即使政府擴大發展旅遊景點藝墟,攝影師也未必受惠。
Rouie擔憂發牌增競爭,文化中心藝墟攝影師阿斌卻唱反調,他認為無論在哪裏做生意,都存有競爭。在旁另一位攝影師也說,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有數十位攝影師爭客,當中有持雙程證者,所以「有牌有監管係好啲」。
「擔心遲啲冇得做」
同在文化中心當攝影師的Joe埋怨,其他區的景點攝影師毋須領牌,但在公眾地方提供攝影服務,他不滿當局回覆:「影相唔犯法,最多只係阻街」,他則反問:「佢哋好明顯係有收錢,咁都唔係小販?」他認為科技發達,令新興行業誕生,但政府應予以規管及撥款促進行業發展。
記者聽得景點攝影師最多一句都是「難撈」,「我哋舊人做咗咁耐,申請攝影服務攤位相對容易,但新人就真係難,而且攤位又減,都擔心遲啲冇得做」。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