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戲】
「若有機會直接反映扶貧建議,你最想跟誰談一談?」
在一個探討香港基層家庭狀況的討論中,我請一班中學生考慮這個問題,並告知我將代入哪個角色和他們對話。學生議論紛紛,提出社會福利署署長、社工等角色,突然有人說:「其實我最想找個富商談一談」,結果這個建議獲多數同學採納。
我請同學為角色起個名字。「李先生。」答案一如所料。「我可以演李先生,卻不希望他是李嘉誠,因我相信你們是想跟富商這個身份的人對話,不局限於李嘉誠,對不?」
大家同意。然後我進入角色聽取學生的建議。
本以為他們會請李先生捐款助人或設立慈善基金,沒料到學生提出不少建議,均涉及其生意營運模式,譬如在旗下企業撥出職位空缺予窮人,為他們提供較好的薪金和福利。李先生道出他的憂慮:「我會被埋怨做壞榜樣,帶頭拉高市面薪金啊!」
此時一位學生誠懇地向他說:「換個正面的態度去看,你正在帶領一股有社會承擔的企業作風呢!」
現實生活中,學生未必有機會直接和富商對話,戲劇扮演提供了機會,讓他們把「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抽象概念,學習好好地表達。為使過程有發表意見的空間,我刻意指明不做李嘉誠,否則我只能模仿「一個人」的處事態度,便無法帶出「一個社群」的觀點去促進對話。
撰文:港藝術學院講師/課程統籌(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陳玉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六刊)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