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br>膠在香港 - 蘇菲

飛常Playgroup:
膠在香港 - 蘇菲

政府早幾日推出一個叫「家在香港」的運動,說要增加市民的正能量、對香港的自豪感,於是頭炮是各區清潔日、之後就是全港運動日。相信,最好脾氣的人都會為此丟下幾聲冷笑。
你說「家在香港」。我先不說,這個「家」有幾難置業,孩子們即使大學畢業,然後找到一份正常收入的工作,憑一己之力也未必儲到足夠首期。這個「家」百物騰貴,一張百元紙幣也未必夠一家三口在翠華吃一頓晚餐。還有這個「家」裏面的地產霸權。
好,姑且當以上那些是深層次問題,政府未必能即時解決。就說說一個家,人們最關心的一定是下一代。這不得不談到政府主動強推的國民教育,還記得去年數萬爸媽上街示威反洗腦,最令人認同的口號是「唔好搞我個仔」。雖然政府被迫擱置推行有關的課程指引,但原來教育局仍然保留20多個在「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及「國民教育支援計劃組」的職位。如果政府真的重視這個「家」,為甚麼當初要主動去搞香港的下一代?

靠洗地增自豪感可笑

至於說到要加強市民對香港的自豪感。其實,香港雖然問題多多,但有些價值港人一直引以為榮,我們稱之為「核心價值」,例如法治。是甚麼令市民感到法治精神搖搖欲墜了,連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包致金在退休前也公開說法治正面對「前所未見的風暴烏雲」。我們引以為榮的價值,政府沒有好好去捍衞,現在卻要靠洗地、做運動來叫大家自豪?
我們的工作在此、家庭在此,本來都已視香港為家,實在不必花錢去搞甚麼「家在香港」運動。想要正能量,倒不如去探望來自荷蘭的巨型黃鴨,看着這隻吹氣巨鴨儍氣地浮游維港,大人小孩都一定開心雀躍,因為這膠鴨實在太可愛了!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 http://[email protected]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