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br>關於看書之二三事 - 彭浩翔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關於看書之二三事 - 彭浩翔

剛過了「世界閱讀日」,就為閱讀寫點東西吧。
偶爾會在網絡或講座上,被要求推薦書籍給大家,我一向不喜歡推薦書籍,因我認為書這東西實在很難推薦。某程度上,推薦別人看一本書,就像推薦朋友該點哪位夜總會小姐坐枱一樣——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比喻有性別歧視和政治不正確,但請體諒一下,我實在找不到更好的比喻。
因為書沒有一定標準,就像對夜總會小姐的要求一樣,有人選擇年輕貌美,但年輕貌美可能意味招呼欠佳;有人選大胸,但大胸也可能意味她剛從韓國回來。付了錢,自然追求服侍好,服侍好即經驗足,但要年紀大的,你朋友會問,何不直接回家呢……對對對,我知道越說越過份了。好了,還是回到閱讀上面吧。

指甲鉗與北韓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需求和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很難有一本書是直接滿足所有人需求。我這刻對歷史有興趣,因此可能對黃仁宇用年度降雨量線,去分析中國古時遊牧民族跟中原之間衝突的觀點而激賞,但要是你不關心歷史,可能就不過是狗屁,所以我覺得推薦書籍是件不容易的事,很多時候朋友問到我,除非特別熟,否則我也不會想推薦。
反過來說,要是朋友向我推薦書籍時,一般我都會比較保守,許多時候要有好幾位朋友同時讚好,我才會把書買下來,但買回來不一定代表會讀。當然有些人會認為我這樣很浪費錢,但我讀一本書,最快也得花上五天的公餘時間,一本書才百多元,但我五天公餘時間之價值,肯定遠超此金額,所以對我而言,買書成本算低,可是閱讀成本卻很高。所以有時買了書後,會一直擱着,直至我認為時機成熟,又或真的有更多人推薦時,我才會開始閱讀,否則我寧願把買書錢當成呆壞賬,省我花精力。
這數月看了好幾本書,都是朋友推薦,但有兩種很不一樣的方向。首先是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的《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Nothing to Envy :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是關於脫北者逃出北韓後的經歷之報道文學,我因好幾位朋友推薦而買下來,後來更多朋友說好,我終於開始閱讀。這書確實很不錯,許多時候人生的重大決定,往往啟發自些微細事情。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脫北者發現北韓政府謊言的小故事。一名士兵因為同僚拿了一個美國製的指甲鉗出來給他看,他驚嘆指甲鉗神奇的力學原理(拜託,那是九十年代的事,那時候的北韓竟還沒見過指甲鉗這東西)。試用過後,他更拜服其刀鋒的堅硬與鋒利,於是不禁心想,北韓政府一直宣傳將來必定會消滅美帝,一報韓戰之仇,可是他們連這樣一個像樣的指甲鉗也製造不了,又如何能做出比美軍更厲害的武器去打仗呢?於是因為一個指甲鉗,便動搖了他對整個政權的信心。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是關於脫北者逃出北韓後的經歷。

《格雷》實在差勁

當然,並不是每一本朋友推薦的書也有好結果。《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早前實在聽過太多人推薦,有好幾位電影前輩也說它很火,在美國推出時,就創下了一天賣出三十萬冊的紀錄,甚至有藝人告訴我,為了方便,她和丈夫各自買下一本,就不用等對方看畢,便可馬上閱讀。
在這麼多推薦下,我亦買了首冊來看,但說實話,這本聽說以性虐待(SM)作主題的青春愛情小說,實在有點差勁,不是我不能接受SM,因為有看我電影和創作的朋友也會知道,我本身重口味,但問題是它沒有寫出一個內心世界,反而更像那些三毫子一擔的廉價愛情小說,角色典型得不得了。
在我讀完第一部後,跟幾位有份推薦的朋友說出我的不滿時,誰知對方竟反說:「吓?你真的在看嗎?我讀了百多頁便看不下去了。」但問題是,我是個偏執狂,當它有三部曲時,我總會犯賤地要把其後兩冊也讀完,於是在它繼續推出中文版的時候,我也一冊一冊的買下來。在誠品書店買第三冊結局篇時,職員還好心告知,可買那個禮盒裝的第三冊,把一二冊也套進禮盒裏,那時我心想,嘩,這出版社還真自信,認為這書值得用一個禮盒去珍藏呢。

推薦別人看一本書,就像推薦朋友該點哪位夜總會小姐坐枱一樣。

坦白說,我實在受不了男主角格雷這個角色。生意文學運動歷史紅酒跑車音樂(還包含古典和搖滾)樣樣懂,有樣有身材床上功夫又了得,我看着都想搭上他。我邊讀邊懷疑,他如此十項全能,應該連飛機都懂駕駛才對,誰知多翻兩頁,他,真的會駕駛飛機呢。我知道地球上大部份女生都追求這樣完美的一個男人,可是他那種自以為風趣的對白,尤其是一天到晚都用掌心發熱來暗示打女主角屁股,媽的,你到底是不是個男人?要打就打,別這樣一天到晚的說好不好,你整天都手心發熱,何不去練氣功?
本想待我看完第三冊後才去罵,這樣會比較持平,但我認為在我看了兩冊半後,也沒有甚麼說得出的精采場景,差不多也可以認定為死罪了。
像我這樣明知道很差勁,還是要一冊一冊看下去的偏執狂,世上才沒有幾人。只是連這般水平都能一天賣三十萬冊的話,我強烈建議出版社把岑凱倫所有著作繙譯成英文,攻北美。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連《格雷》這般水平都能一天賣三十萬冊的話,我強烈建議出版社把岑凱倫所有著作繙譯成英文,攻北美。

想睇更多首輪猛片介紹同預告片?《一台戲》為你網羅最新電影介紹及影評↓↓↓↓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