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彈性增 港銀行受惠

業務彈性增 港銀行受惠

【提升競爭】
金管局推出多項人民幣業務新措施,可提升香港銀行於人民幣業務上的競爭力,業界對此叫好。
不過,股票分析員則認為措施對銀行影響間接,短期難對本港銀行的股價構成刺激。

浮息人幣貸款有望推出

對於將於6月推出的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方面,星展銀行財資市場副總裁王良享認為,有關措施可令市場以後有可參考的浮息定價及標準,於發債及掉期方面,彈性及透明度將增加,亦方便風險管理操作,以前市場上面沒有的人民幣產品,例如浮息人民幣貸款,均可於未來推出。
此外,對於取消人民幣離岸未平倉淨額要求一項,中信銀行國際財資部執行副總裁兼司庫陳鏡沐則認為,由於中小型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較小,於管制之下,過往發展人民幣業務的掣肘較多,但將來沒有這些限制,人民幣佔資產值的比例可以增加,相信中小型銀行受惠程度會較大行更高。

料對股價刺激作用有限

陳鏡沐估計,整個本港銀行業今年人民幣貸款增長達到一倍,至於市場的點心債新發行量,亦可以較去年的1,700億元人民幣增一倍,銀行作為賬簿管理人,可以有更多渠道賺取佣金。
對於本港銀行股的前景方面,中信證券國際執行董事陳昔典則認為,相關措施難以即時推高股價,因為措施只對銀行業務營運彈性增加。
獨立股評人黃偉康認為,人民幣同業拆息定價機制的推出,估計只是走向國際化進程的其中一步,但目前本地銀行收益對人民幣息差的敏感度不大,估計對銀行股的刺激作用有限。黃偉康認為,除非本港人民幣政策進一步放寬,如上調貸款額度及擴大兌換空間等,否則難言直接利好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