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演繹奸角太過入型入格,電視劇每有鄭子誠飾演的角色出現,觀眾就會認定,劇情發展下去,背後定必有大陰謀,網絡界稱之為鄭子誠現象。
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先被審計署揭發任內宴會超支,卻用盡方法逃避規管,再被《明報》踢爆自批公款,在灣仔君悅茅台夜宴內地高官,又攜眷密密與中聯辦飯局。廉政專員操守是大是大非問題,這在廉潔已成核心價值的香港,毋庸置疑。但廉署部門性質敏感,湯顯明卸任後突被清算,材料鉅細無遺,立即引起揣測背後是否涉及陰謀。
基於歷史原因,廉署向來強調獨立,回歸前直屬港督,回歸後只向特首負責。它又性質特別,肅貪打大老虎隨時觸及政商界最高層利益,港英時期被解僱的徐家傑更爆出,當年廉署長時間竊聽政治人物,反映權力巨大的廉署,向有被用作政治工具的隱憂。
回歸以來,歷任專員都是政務官出身,他們空降廉署後,名義上統領廉署,但實際上負責查案執法的執行處自成一國,不完全受控,例如當年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放生胡仙,執行處高層「擺明唔妥」。
今次審計署和《明報》接連踢爆湯顯明任內種種腐敗行徑,政界即出現梁振英陣營整治執行處之說。出現這種陰謀論,究其原因是梁振英的原罪,大家認定他是中共在港代理人,完全掌控廉署自是重要一着。這跟內地政治一脈相承,離不開權鬥陰謀,像《紐約時報》揭溫家寶家族秘密財產,外界就認為是薄熙來陣營放料。
如何確保明年40周年的廉署繼續公正獨立,不成為陰謀權鬥的一部份,將是晦暗不明的香港又一挑戰。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