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拆息定價 港攞話事權快過獅城一步

人民幣拆息定價 港攞話事權
快過獅城一步

【本報訊】人民幣國際化全速推進,本港作為最大「人仔」離岸資金池及交易中心,面對周邊市場如新加坡的潛在威脅,惟有「鬥快」出招,鞏固全球人幣離岸「中心之中心」頭位。金管局昨終聯同財資市場公會,公佈醞釀已久方案,在6月首推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CNH Hibor Fixing下稱人幣拆息定價)。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關穎欣

業界指,新定價參考指數將催化下半年更多相關新產品出現,包括利率掉期工具、人幣銀團甚至按揭貸款。信銀國際昨「搶閘」披露,已與滙豐銀行簽訂一項價值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利率掉期合約,並以7月26日為交收日,信銀國際司庫陳鏡沐指出,該行為定息收取方,1年期息率為2.64厘,浮息收取方滙豐,則按3個月人民幣拆息定價作為參照基準。

撤銷未平倉淨額上限

金管局同時撤銷目前單就人幣而設立的未平倉淨額上限(NOP),及法定流動資產比率安排,與獅城一致,並改以《監管政策手冊》指引,將人幣納入外幣資產作整體性管理。分析指,本港將人幣正式視作其他外幣的一員幣種,進行風險處理,從政治及政策含義上,符合人幣邁向國際化的正確路徑。
被問及推出人幣同業拆借定價機制,及放寬對人幣風險監管限制,是否為抗衡新加坡等新冒起巿場,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金融巿場基建是必經發展過程,「唔係因為有競爭就做」,又指與其他離岸中心關係,是「合作多過競爭」,對於設立人幣拆息定價後,日均拆借交易量將有多大刺激,則不作預期。
該局貨幣管理部助理總裁劉應彬指,人幣拆息定價籌備已久,本港離岸人幣巿場發展已成熟並具深度,故推出適時,雖然目前巿場主要集中隔夜至1個月的短期拆借,但長期拆借定價亦包括在內,有助刺激銀行拆借長錢,現時人幣同業拆借日均成交量約80億元。

陳德霖表示,對銀行持有外幣的風險,一直有嚴格規定。  梁志永攝

財資巿場公會行政總裁張泰強補充,本港離岸人幣同業拆借市場成交量,相比港元拆借規模,前者佔比約45%,遠較去年初,三間發鈔行開始在公會網上報價時,佔比僅5%大為提高。
對於本港推人幣拆息定價,身兼財資市場公會理事的中銀香港(2388)總經理陳少平認為,本港享有全球最大人幣資金池,「冇理由畀人哋搶閘跑先過你」,隨着越來越多市場染指人幣離岸交易,本港的先行優勢,與其他競爭者差距會縮窄,本港必須鞏固本身領導地位。

凸顯「中心之中心」地位

他相信,下半年陸續會有新產品,根據這個利率參數發展,包括人幣利率掉期、期權等交易工具,人幣銀團甚或按揭貸款,亦有機會相繼出現。
倫敦美元同業拆息(Libor)市場,是全球美元定盤價的龍頭交易地,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本港推人幣拆息定盤,有利突出本港作為全球人幣離岸「中心之中心」的地位,吸引環球人幣離岸交易,以本地定價參數為交易核心的認受性,從而增強人幣借貸,創造銀團貸款條件。滙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指,人幣拆息定價推出,可為有意涉足離岸人幣市場借貸及投資者,帶來更高透明度。
陳德霖重申,金管局撤銷單獨就人幣未平倉淨額上限,及流動資產比率最低25%要求,並不代表降低對有關風險管理,該局對銀行持有外幣的滙率及流動資金風險,一直有嚴格規定。
根據監管政策手冊,整體外幣的未平倉淨額上限,不應超過銀行資本基礎的25%。截至3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及存款證總額超過8,100億元,首季經港銀處理的貿易結算總額為8,300億元,按年增長45%。

參考Hibor 平均值定價

【小知識】
金管局擬推出的離岸人民幣(CNH)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機制,將參考目前港元同業拆息(Hibor)的做法。根據目前建議,15至18間報價銀行,分別於早上11時,滙報該行的CNH拆息,即其對一級信譽銀行所報的人民幣存款拆出息率,報價期限包括隔夜、1星期、2星期、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及1年期。
系統將於每個期限的所有報價之中,分別剔除最高及最低的三個報價,再取一個平均值,為該期限的CNH港銀同業拆息定價。
有關定價可作為人民幣產品,如利率掉期、遠期利率協議、期權及其他衍生工具等結構性產品定價的客觀參考指標,亦可協助巿場參與者於離岸人民幣巿場對沖利率風險。
目前共有13間銀行報出CNH拆息,有關資料列於財資巿場公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