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央企增長宣言下的危與機

國策解碼:央企增長宣言下的危與機

國資委周二頒下被指為不可能的任務,要求央企承擔國家穩增長的「政治任務」,利潤增長要達到10%以上。輿論普遍質疑國資委的動機,更直斥做法是漠視地方國企及民企對增長的貢獻。事實上,側重央企增長縱然會造就其壟斷地位鞏固,從而剝削其他企業利益,但同時亦是央企扭轉僵化的契機。
據悉,央企首季整體實現利潤4,07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逾16%,地方國企下降16%。再細分下,以H指內14隻央企股看,僅2隻去年可達一成或以上增長,商品板塊為盈利倒退重災區,央企盈利失衡的情況其實明顯。

隨時陷惡性競爭

現時擁有絕對壟斷力的電力、石油及電訊等行業央企,被指充當撐起央企盈利的重要角色;相反建材、煤炭及化工等企業業績表現持續遜色,為一成增長目標下最承受壓力一群,更甚的是,相關行業沒有絕對壟斷權,非央企的競爭者不少,倘央企以優勢爭表現,整個行業隨時出現「爭崩頭」情況,陷入更惡性競爭環境,央企亦可能只單純以加價或削減行政成本手段硬推高增長。
除增長以外,國資委蔣潔敏亦強調,企業要以現金為王、嚴控風險及強化管理等,這正正針對目前央企僵化下的核心弱點,倘得以成為央企扭轉管理弊端的機會,亦不失為好事。講到底,最關鍵還是中央如何誘導央企以正確路線實踐增長,效果有待觀察。

記者:林 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