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損或受傷可令骨頭磨蝕,導致腕掌關節炎,患者除疼痛外,手指靈活度也大減。骨科醫生表示,患者若能及早治療,大部份人能完全康復;惟藥物及物理治療未見效時,便要以手術治療。醫學界引入嶄新的熱解碳置換術,以類似玻璃纖維的熱解碳,放入磨蝕位置,模仿軟骨功能阻隔骨頭磨擦,患者痛楚大減,手指也能回復正常活動。
記者:嚴敏慧
香港港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莫華康表示,腕掌關節炎為長者常見疾病,雙手因長年勞損導致骨頭退化,年輕患者則多為受傷引致,例如踩單車或打波弄傷手部,若骨頭移位,會磨蝕其他骨骼及關節。病發初期患者僅感到痛楚,其後手指不能彎曲,導致不能握緊物件,使用鍵盤打字也會出現困難,五年間可發展至關節炎。
術後6周活動如常
莫華康表示,患者可以冰敷、服食消炎藥及注射類固醇等舒緩症狀,惟手部痛楚長時間無減輕,便要考慮進一步治療。傳統腕掌關節修補手術需開刀,取走一小塊關節附近的骨頭,再將手筋調整「補位」,令骨頭不再磨擦,但術後會手力減弱。
本港去年3月引入嶄新的熱解碳置換術,以類似玻璃纖維的熱解碳,放入手掌關節磨蝕位置,阻隔骨頭間磨擦,令手指能正常活動。手術需1.5小時,可即日出院,佩戴手腕拇指支撐夾板兩周可進行物理治療,約六周時間手部回復正常活動,傳統手術則需三個月才能正常。
他表示,曾有空姐右手拇指骨腫脹,未能取餐盤及行李,接受物理治療未見好轉,X光檢查發現拇指骨與手掌骨間磨蝕,進行熱解碳置換術後六周可復工。新手術費用較傳統手術便宜四分之三,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部份私家醫生均掌握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