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就一直陷入了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當中,甚至遭到了輿論和民眾的多次信任「圍剿」。而在2011年的一次相關事件發生後,公眾通過慈善組織進行的捐贈就大幅降低。當年的3至5月,慈善組織接收捐贈總額62.6億元;而6至8月,總額降為8.4億元,降幅達86.6%。信任危機導致捐款銳減近九成!
坦率來說,在人們過往的印象裏,內地在善款、扶貧款、救災款……的使用上的確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比如截留、私分、侵佔、貪污、挪用這樣的情況就屢屢發生,以致很多境外慈善人士、捐款者都對這些官方慈善機構失去了信任,從而改變捐款方式,例如不再捐錢,而是直接捐建學校等社會公用設施,以使自己的善款用到實處,免遭「雁過拔毛,最終所剩無幾」的厄運。而這樣的擔心就並非多餘,記得前次汶川大地震發生期間,有關部門就曾有過這樣的表態:「包括民政部、財政部、中紀委、審計署、最高檢在內的中央部委,將合力保證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嚴防貪污挪用,對腐敗官員將嚴懲不貸」。由此可見,「善款、救災款的使用可能會出現問題」已是包括官方在內的一個社會共識了。
毫無疑問,「官方慈善」已經成為輿論抨擊的焦點,包括中國紅十字會在內的很多內地慈善機構就都是官方組織,而非民間組織;而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正好相反,絕大部份的慈善事業都是由NGO或者NPO來做的。「官方慈善」的最大問題就是慈善資金的籌集、使用、監督等這些相關資訊的透明度問題。曾有報道就指,「從常規資訊的披露情況看,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內的82家全國性組織中,在其網站上披露機構年報和機構財務報告的均不足四成,而有六家機構甚至沒有官方網站」。筆者以為,只有打破政府對慈善事業的壟斷,慈善事業最終以民間為主,官方為輔,這應是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