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戴過那頂長翅官帽的大臣,不用數,因是皇帝「發明」,人人有獎永不落空。不過出名的有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歐陽修……而寇準是當朝宰相,有軼事一則。
左右各長一尺多的帽翅,原為防止朝中大臣並排時交頭接耳而設。但行走不方便,所以一眾大臣除了在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之外,平日是不戴這帽的。寇準一回在東京(河南開封)一帶私訪,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一個陌生的老頭看穿了,對他特別謙恭迎送。寇準不想暴露身份,老頭卻笑道:「相公不用隱瞞了,你本是朝廷的命官啊!」原來走過一些狹窄巷子時,他不自覺地側着身左顧右盼,生怕帽子被碰撞到──若非常戴那長翅官帽,怎會有此慣性動作?可見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出賣了自己。
任何人的經驗、創傷、強迫性適應,即使掩埋,若經歷過文革、六四、九一一、地震、強拆、性侵、長時間無功效的示威、官逼民反、冤屈、背叛、抹黑、豪賭、分手後對方陰冷笑容……你不在意的一剎,便洩漏一點私隱和反應,這也是「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