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美元轉勢 金好景不再 - 盧峯

國際Z世代:
美元轉勢 金好景不再 - 盧峯

金價經過上星期初兩日之內大跌200美元一盎斯後終於喘定,於1,300多美元的低位回升至1,400美元左右,其他商品包括銀價、石油、銅等的價格也回穩。但是從基本面來看,金價以及商品價格跌勢還未完結,未來一段時間還會輾轉向下,直指1,100美元甚至更低。
首先,今次暴跌絕不是偶然的調整,也不是個別對沖基金、投資者炒爆斬倉所致,而是大氣候開始轉變,支撐過去12年升浪的基本因素逐漸淡化。應該看到,金價從公元2,000年開始擺脫八、九十年代的弱勢,擺脫「變爛銅」的命運,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受到互聯網泡沫爆破、911恐襲兩大衝擊,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被迫大開水喉,把利率一再降低,2001年底更減至一厘並維持至2004年,此後才開始稍稍收緊。當投資者看到大量美元氾濫時,他們自然希望找其他資產包括外幣、商品及黃金對沖,希望保值,避過美元可能貶值的損失。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黃金價格逐步上升,從每盎斯250美元逐步升至近800美元。

不過,黃金真正驚人的升浪是從金融海嘯後開始。隨着聯儲局及各國央行以量化寬鬆政策救市,投資者預期各國貨幣氾濫,只有手持實物或商品才能保住資產價值不受侵蝕。再加上擔心惡性通脹可能重臨,黃金更顯得是唯一可以信賴,唯一可以保值的投資工具。結果在短短兩年間,金價破關而上,從1,000美元以下急升至1,900美元,中間幾乎沒有較大的調整。
幾年下來,大家擔心的惡性通脹沒有出現,大部份發達國家的通脹都在百分之一至二左右,有的還處於通縮的困境。當通脹惡獸影蹤全無時,黃金作為抗通脹的武器便顯得吸引力大減。而且,相對於股票、債券等有股息、利息收入的投資工具而言,已升至天價又沒有任何收益的黃金顯得有點貴得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美元正處於轉勢格局。量化寬鬆政策已走到盡頭,往下來的方向只是收緊,只會關水喉,唯一不確定的是甚麼時候開始而已。再加上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樓市已走出谷底,資金將回流美國,投資者將重拾對美元資產包括美國房地產的興趣。這樣下來,美元肯定可以擺脫過去十多年來的弱勢,重拾九十年代的強美元地位。要知道金價大升正是美元弱勢導致,現時美元轉強,金價怎能不一跌再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