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潮語:旺地恒,即旺角地鐵站的恒生銀行等,約會指定地點;再上一個年頭的地標便是「五枝旗杆」,外加一句「不見不散」。
今天當然是「不見即散」,或者「一見即散」,如果是網友約會,遠處看見人形妖獸,毋須戴3D眼鏡也有逼爆效果,簡直要疏散人群。
今天幾時約人還會講一句「今晚七點旺地恒」?誰還巴巴的儍儍的原地呆等?你未到,我不如先逛一會,反正有手機有WhatsApp有微信,到時再改約會地點,又或者根本無約會地點。「行住等,你喺邊頭,信和?OK我𠵱家行過嚟,轉彎到啦,我喺沙田,轉彎就到啦。」還是call機的年代,大家守株待兔,不遷不拆,黃子華2000年左右唱了一首《等到發花癲》,芝See菇Bi填詞,其中有一句「又玩乜飛線/你話過機主知我等到發花癲」,嘩﹗好陌生的名詞:「機主」、「飛線」,那還是打俾call台留言叫機主「去死啦」的等待年代。無電話,只能等,你唔出現我真係唔知去邊到meet你,唯有「振奮地入場面貼面/我卻在大門外吹煙/獨坐兩眼發青光」,唔等唔知時運到。
試過約朋友一起吃早餐,但電話由早餐打到午餐甚至過埋三點三,朋友電話完全處於關機狀態,由於對方窮得太緊要,我們無人想過他會被人標參,所以除了亂豎一陣中指,無人介意對方的甩拖。
直至宵夜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他在我們FB留了一段message,「對不起,我唔見咗個電話,無晒你地冧巴,我今朝嚟唔到,下次再見。」
很好,只怪我們不是FB成精的人,沒有去到一分鐘不FB便「非死不可」的地步——「非死不可」,台灣Facebook的普通話諧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