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大開:天災人心 - 添馬男

中門大開:天災人心 - 添馬男

四川雅安地震,傷亡慘重,香港人見到電視新聞傳來畫面,一下子又回到08年汶川地震那種心情,李克強說四川多災多難,睇到災民苦況,亦感到難過。
但心情難過之餘,感受與上次汶川地震也有分別。第一個問題自然係點解無法預警?尤其在汶川地震付出了數以萬計生命之後,為何對同一地震帶之監測預警工作,好似冇乜改進,相信一般民眾也有同樣疑惑。汶川地震,共產黨成功以多難興邦及民族主義號召民眾,轉危為機,但最令香港人心痛,豈止災民失去至親、流離失所,還有災後追究豆腐渣工程的維權人士譚作人、藝術家艾未未遭受迫害,譚作人至今仍囚在震央城鎮雅安獄中。
天災當然有不可預知的成份,但人禍及制度腐敗,則可以預知。
香港人正因有民胞物與精神,在災難前撇開對共產黨管治不滿,幾年下來,在援川工作上,政府公帑、馬會及民間捐助合共100億,100億唔係一個小數目,未計政府在成都設立援川工程辦公室、專業人士北上協助,可以講最認真去落實救助四川災民及支援災後重建,就係香港人。
大家援助災民,除了本着人道主義精神、民族感情之外,仲希望內地可以在制度上有改進、有變革,尊重人民生命、尊重社會及輿論監督。香港人唔需要共產黨表揚援川工作,亦唔需要領導接見,我們的期望只係好基本,就係內地尊重自己人民應有權利。自上次汶川地震及京奧後,香港人投入了對民族國家情感,但跟隨而來係大國崛起,內地進入維穩時代,壓制異議聲音,其後遺症係香港社會開始出現一種與內地保持距離的聲音,不論大家稱為自治派也好,本土派也好,呢種不介入內地事務之趨勢,正在年輕一代出現。

救災之後 冀制度改進

今次地震後,相信不少政黨及團體會動員香港市民捐助災民,而內地也會有一段媒體開放時間,容許境內外媒體入災區採訪,報道官兵消防爭分奪秒搶救災民、領導探訪發表講話、解放軍誓師出發等,再次出現。問題係今日香港人,經歷了汶川地震那次強大民族主義情感動員後,會否已出現了感情疲累症呢?我當然希望自己估計有錯,在習近平、李克強等新領導下,救災不會又變作民族情感動員或維穩壓倒一切,而係實事求是,在救援災民之後,認真檢討四川地震帶之預防、監察,做好人民災難應變教育,從制度上降低天災影響。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