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有嘢講:<br>文憑試體育科作踏板<br>飛人爭做武狀元

我哋有嘢講:
文憑試體育科作踏板
飛人爭做武狀元

上體育堂是港人成長回憶,約720名考生周四(25日)應考高中文憑試(DSE)體育科。培育出譚偉洋、吳家鋒等本地運動員的張振興伉儷書院,屬少數辦DSE體育科的中學;其田徑隊主力、「學界飛人」何秉錕(Nic)即將踏上「戰場」,力爭做「武狀元」,深信它是爭入大學的重要武器。記者/攝影:林湛穎

每年中學學界比賽,各校人強馬壯,跟只有小貓三四隻的高中體育理論課,有天淵之別。全港519間中學,只有一成半開設DSE體育科。由昔日的會考至今,體育科都被視為冷門;近10年最踴躍的一屆是2010年末代會考,亦只有827人報考。許多學界成績優異的學生,寧可避開體育科,主攻商科或科學相關科目,甚至會反問:「香港人太現實,體育搵唔到食,無謂嘥時間,讀會計、生物、化學仲好啦!」

何秉錕除田徑外,也是游泳健將。

重讀中六信心之選

張振興是體育傳統名校,倫奧男子田徑4x100米接力代表吳家鋒、甲一南華籃球隊長譚偉洋均為舊生。學校今年有近20人報考體育科,19歲的Nic去年DSE沒有報考體育,今年原校重讀中六,決定放手一博,「嚿年冇報體育,而去讀電腦(資訊及通訊科技),點知提唔起興趣。今年重讀寧願讀科自己有興趣、有信心嘅。」
今個學年的港九區學界D1田徑賽,Nic跑出11秒05,榮膺男子100米冠軍;他亦愛踢足球和游泳,是位不折不扣的運動迷。Nic在2月率先應考實習試,對表現滿意,「實習試表現幾好,100米跑出11秒30,引體上升等環節都難唔到我,可以靠自己嘅強項去搶分,好有滿足感。平時亦花兩個鐘溫書,應付筆試,唔敢講我會做到『武狀元』,但攞3、4級都幾有信心。我想入城大,希望呢科會幫到我。」
DSE體育科課程範圍廣泛,兩份注重理論的筆試試卷佔總分7成,反觀實習試只佔3成。曾擔任中學教師的譚偉洋教過這科,認為比例不公平,「以前會考嘅比例係筆試5成半,實習試4成半,吸引很多喜歡做運動嘅學生去考,𠵱家反而輕視體能,有啲本末倒置。」

Nic去年是首批DSE考生,今年在原校張振興重考。

摘星困難百中僅一

當「武狀元」難度非常高,根據考評局報告,最後10屆的會考體育科,平均每屆只有5至7人考獲A級,佔應考人數約百分之一;去年首屆DSE更僅得4人獲最高級別的5**和次一級的5*,因此學校並不熱衷開班。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分析:「中學體育老師負責全校學生嘅體育堂,仲有課外活動、帶隊參加學界比賽,未必有多餘時間備課教理論,況且學生好難考到好成績,學校唔會冒險開班,費事拉低整體成績。」
港大、浸大和中大都設有運動科學或康樂管理的學士課程,雷教授建議大學可試行優先取錄制;如果DSE體育科考生的成績,符合學系基本收生要求,可獲優先取錄,從而令這冷門科目變得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