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柏金遜症高危一族?答案很簡單──老人家,在柏金遜症已知的風險因素中,與病發關連最大的無疑是年齡,其次便是性別(男性患病的風險高於女性約五成)。柏金遜症罹病率升幅最高的是50至80歲的年齡組群,尤其是70歲過後,男性與女性的罹病率分別為每10萬人每年120及80宗新增個案。
經常有報道指柏金遜症有「年輕化趨勢」、「不是老人的專利」,但統計數字清楚顯示在50歲以下發病的只佔患者的少數(雖然他們會慣常成為報道焦點),30至50歲年齡組群的罹病率只及年長人士的0.03。再者,很多年輕個案所患的都是遺傳性柏金遜症候群,而非典型的退化性柏金遜症。
除此以外,大家關心的還有柏金遜症的家族史。假如有近親罹患柏金遜症,直系親屬將來得病的機會大概會增加一倍。除了某些特定的遺傳性柏金遜症候群,科學家到目前為止仍未完全了解引致柏金遜症的基因病理。有研究指環境毒素如殺蟲劑和錳金屬等亦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這可能是造成家族性個案的原因,有關聯繫仍有待進一步的數據確認。
我們有沒有方法預防柏金遜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數據:一、吸煙;二、經常攝取咖啡因;三、高尿酸指數;四、定期服用消炎藥;五、恒常運動,都與較低的柏金遜症罹患率有關──當中正路的只有恒常運動;靠吸煙、飲用過量咖啡、進食高尿酸食物、服用不必要的消炎藥來預防柏金遜症,只可當笑話聽,《周日醫療》的讀者相信沒有一個會盲目跟隨吧。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