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白琳 英國直擊】
戴卓爾夫人帶領英國經濟騰飛,同時遺下一本工人血淚史。1980年代,鐵娘子向煤礦工人宣戰,形容工會是國家內部敵人(enemy within),強行關閉虧蝕煤礦,觸發持續一年的全國大罷工。鐵娘子憑囤積煤產和強硬警權等招數打勝仗,數以百計煤礦關閉,12萬礦工失業。
她的眼中釘全國礦工聯盟(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從勢力最大的工會走向衰敗。聯盟接受本報訪問時指,戴卓爾夫人摧毀了無數基層家庭,不值世人尊敬,又呼籲港人與碼頭工人站在同一陣線。
比福克蘭戰爭更難應付
全國礦工聯盟的總部位於約克郡的班士利鎮(Barnsley),距離倫敦約200公里,該處本是煤礦重鎮,全盛時期有過百個煤礦。聯盟帶記者視察其中一個荒廢煤礦Barnsley Main,翠綠的山坡上,是一堆生鏽支架和畫滿塗鴉的紅磚牆。
戴卓爾夫人在1984年的一次演說中,形容發動非法罷工的工會是內部敵人,比福克蘭戰爭更難應付,一字一句印在英國人的腦海。聯盟秘書長、當年參與罷工的Chris Kitchen稱,政府向法庭入稟凍結工會戶口,又縱容警察在各煤礦滋擾和暴力對待罷工工人,其中約克郡小鎮Orgreave爆發警民流血衝突,數年後法庭認為全數95名被捕的工人並沒有引發暴亂,無罪釋放,政府須向工人賠償。隨着希斯堡球迷騷亂翻案,聯盟現正發起新一波行動,要求重新調查是否有警察失職。
寄語香港碼頭工人團結
Chris Kitchen承認當時有煤礦虧蝕,但是政府可利用賺錢的煤礦補貼,卻顧着把煤礦業拆細私有化,「我們也承認煤礦業必須與時並進,惟可以靠科技改善生產,而非炒掉工人」。英政府在工潮瓦解其後十年,12萬失業大軍被迫離鄉別井找工作,多個村落因煤礦關閉而潰散。有研究指,每一名煤礦工人失業,牽連三至四個職位。
聯盟總行政人員Paul Hardman稱,工人事先張揚如果有煤礦並非因為安全或煤源耗盡而關閉,就會發起罷工,惟政府卻毫不理會,工人才會走到最後一步。工人有權自行決定罷工或繼續上班,政府以罷工得不到全體工人同意而定性為非法,並不合理。煤礦工人戰敗,政府也不見得勝利,「煤礦社區本來自給自足,結果失業工人和家人也要政府救濟。所謂改善經濟,沒有人性,只有賭博和輸贏」。
Chris Kitchen有留意香港碼頭工潮發展,認為港人仍受戴卓爾主義(Thatcherism)陰影籠罩,「就是借私有化和外判,逼工人成為廉價勞工,肥了跨國大集團」。當年聯盟獲其他行業工會支持,還有市民不斷捐錢,罷工才能維持一年。總結英國經驗,他寄語碼頭工友團結一致,罷工之餘也應尋找談判妥協的空間,碼頭公司不能藉外判砌詞推搪,「請資方記着,沒有工人,你也冇錢可賺。你有責任確保工人有尊嚴地生活」。
撿工友殘肢最可怕
【特稿】
1980年代,戴卓爾夫人領導的英政府擬關閉全國20個煤礦,觸發1984年全國大罷工。當時Paul Hardman毫不猶豫參加罷工,希望為工友保住工作,「在煤礦裏,我們學懂互相尊重,不分彼此。我給水你喝,你給東西我吃。我有難,你就是抬我出去的人」。
慨嘆各地工人仍遭打壓
煤礦工作刻苦,工人穿短褲赤膊工作,嚼煙草支撐意志。每個新人進入煤礦的首項任務,就是餵貓捉老鼠。Paul負責礦內電機維修,親眼目睹一個手足捲進輸送帶,整個人被擠扁,「我們抬起他和撿起他支離破碎的手腳。這是我一生最可怕的事情」。
工潮期間,Paul Hardman僅廿多歲,笑言不懂政治,放工只顧踢足球,與工友守望相助,「有手足從蘇格蘭遠道而來求助,雖然他的口音很難懂,但我們還是靠在一起。我罷工去保住你的工作,這很公道。換着我是他,也希望別人這樣幫我,這是工會的精神」。
工潮持續一年之久,工會設罷工廚房,為礦工提供熱食。Paul Hardman每天早上到礦場做糾察,勸說其他工人罷工,中午到市中心向市民籌款,然後用這些錢買食物,裝成一個個小袋,分給罷工手足的家人。有次警察阻止他做糾察,還踢他,「我當然有還手,我在煤礦受過磨練,怎會怕」。他慨嘆,過了這麼多年,世界各地的工人依然遭打壓,「我們竭盡所能工作,賺的錢足夠養家,才有基本的尊嚴。相信香港碼頭工人也是一樣」。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