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創傷經歷容易令人迷失,能否放下傷痛、繼續向前,成走出慘劇陰霾的關鍵。鄧國永以一名93年元旦日蘭桂坊人踩人慘劇目擊者的個案為例,當年約20多歲的男病人身處樓上酒吧,不斷聽到死傷者叫「救命、唔好踩」。他事發後常心神恍惚,在中環工作的他,自此不敢路經蘭桂坊。其後有失眠、頭痛等症狀。
路過酒吧想起慘劇片段
由於飲酒令他想起慘劇,他毅然戒酒,每當他路過酒吧或身處嘈吵環境,都會想起慘劇片段。症狀持續一年,他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其後接受催眠及心理治療。
鄧國永引述該名男病人指,催眠期間如時光倒流一樣,返回目睹慘劇的樓上酒吧內,頓感無助,病人其後重遇當年的自己,輕拍對方膊頭並作安慰,男病人事後說:「我同番當時個𡃁仔(自己)講『你都要接受,take care嘞』。」病人持續為期半年的催眠治療後,終於情緒上得到解脫。
他說,創傷後遺症患者常見會「跌入事件中,抽離唔到,覺得自己好多嘢都控制唔到」,催眠治療幫助患者接納及放下過往經歷,並要活在當下。他建議容易緊張或有情緒困擾者,平日可練習放鬆法,每次約五分鐘,有助放鬆緊張情緒。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