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會流淚,大笑會流淚,感觸都會流淚。「眼淚」,是人表達情緒的一個渠道,不止是女孩子的專利。上星期,充滿淚水。
首先是波士頓馬拉松的恐怖襲擊事件,實在令人髮指。運動象徵和平、融洽及高尚的體育精神,但卻成為恐怖襲擊的對象,怎能不憤怒?當中的死難者除了是運動員外,還有他們的支持者,看到淚流滿面的場面,實在令人心酸。我有位好友也有參加賽事,幸好爆炸前已經完成賽事,離開了事發地點。在電台聽她憶述當天的情況,更令人感受到沉重的氣氛。
上星期亦是泳隊總教練陳sir(陳耀海教練)的退休之日。回想起1995年入港隊,到2009年退役,10多年來的游泳生涯都多得陳sir的培育,才有今天的成就。到離別那刻,才發現真是非常不捨得陳sir。在歡送會中看到一眾泳手、家長和教練流下不捨的眼淚,實在感觸良多。一位成功的教練不能用金牌的數目來衡量,教出「成功的人」,才是做教練的使命。
有人會覺得,哭是弱者的行為,但眼淚其實是一種發洩的工具。人生總會經歷高低起伏,越要走得高,就必須經歷無數的低潮。人在谷底的時候,就要用眼淚去沖走負面的情緒,盡情地發洩。哭乾眼淚後,就要重新上路,而且要比以前變得更加堅強,走得更高。希望流淚過後,眼淚會成為你繼續向前的推動力。
不要讓眼淚白流。
蔡曉慧
TVB體育世界主持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