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是這個星期的關鍵詞。
四月十五日,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佈,該校一醫科研究生黃洋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但很快出現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狀,專家檢測不出任何病因。隨後,警方介入調查,在該生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了劇毒化合物成份,並基本認定其室友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H7N9餘毒未了,爆炸案荼毒波士頓,但是復旦投毒案給上海市民帶來最深刻的震動,因為它發生在上海,發生在上海的最高學府,發生在本來是治病救人的團體中間。
林某和黃某都是非常優秀的醫務學者,而且兩人之前不存在競爭關係或情敵關係,知情人都說,實在看不出林某為甚麼要投毒,所以,整個上海都在問:幹這事,得多毒的心啊!
彷彿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毒戰》熱映上海。
我是銀河映像的粉絲,在香港影人的北上大潮裏,杜琪峰一邊固守香港,一邊也加強了自己的黑色風格,所以這次銀河涉足內地,對主創和觀眾都算是新鮮經驗。
《毒戰》令人有意外之感。杜琪峰高造型的動作,高飽和的色彩和高反差的燈光在這部電影中幾乎消失,相反,《毒戰》的前提和細節雖然經不起推敲,但是影像呈現相當現實主義。尤其是,古天樂以最毒的心啟動的最後槍戰:為了自己,他中介了毒販和警察之間的殘酷交戰。
這場槍戰對銀河老觀眾來說,我們期待看到很多血霧;對警匪片老觀眾來說,我們期待聽到雨一樣的槍聲,但是都沒有。街頭是自然光線,沒有銀河的一丁點氣氛,然後殺戮開始,而槍聲也只是間歇性傳出,嘭!警察倒下;嘭!毒販倒下;嘭!嘭!警察,警察;嘭!毒販;嘭。嘭。嘭。警察全部戰死,毒販全部戰死,大聾小聾戰死,最後,古天樂被執行死刑。
無數觀眾無法忍受這樣黑暗的結尾,尤其古天樂這樣黑的主人公,既背棄了江湖傳統的英雄主義,也叛離了黑色電影的反英雄主義,杜琪峰韋家輝說,他們要用這部電影來探討人心到底有多壞。人心到底有多壞,復旦投毒案可以為杜琪峰背書。不過,拋開電影效果和電影政治,這最後的槍戰對於大陸電影而言,我覺得有意義。
長期以來,大陸警匪片一直被各種限制壓得在主旋律中表現屌絲逆襲,裝備沒有敵人好,工具沒有敵人多,但我們一定會笑到最後,看敵人雪崩似的坍塌。五十年代以來的電影語法,我們一用半個世紀,完全不管國際政治和國內語境已經發生巨大逆轉,完全不管如今執法,武漢街頭的年輕城管已經到了只能和商販面對面下跪的地步,所以,杜琪峰以合拍片的名義,對國產警匪片的未來表達勢必起到鬆動的作用,至少,警察不一定非得死得比壞人少。黑色電影的這點現實主義,會成就最有價值的現實意義。
相同的,復旦投毒案之後,如果能因此推動有關方面正視中國教育之毒,正視幾代人的青春期教育中,情感教育幾乎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那麼,黃洋也算沒有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