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正值《29+1》演出期間,文章刊登之日,演出已經完結,這個演了八年的劇目,終於告一段落,不再重演。朋友打趣說,如果譚詠麟年年廿五歲,那我就永遠大他五年。記得頭兩三年重演時,反應很熱烈,有很多人說:「你這個戲真聰明啊,改的名字那麼好,乾脆可以年年重演啊,反正每年都有很多女人三十歲,個個女人都如臨大敵,驚惶失措,你不愁沒有觀眾。」
「三十歲到底是怎樣的?」三十歲前,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三字頭會帶來恐懼。但因為察覺到身邊朋友的話題開始轉變,嘗試探索這個主題,做了很多調查,發現有人用一年時間去準備自己生日派對,也有人從二十六歲開始,不再慶祝生日,只為免踏入三十時太過傷感。廿九加一,變成了一條死線,而普遍大家最在乎的,是三十歲那天自己是否仍然單身。今天落筆寫這篇不是想告訴大家單身如何美麗,也不是打算教你如何才可以吸引異性,反之,綜觀我多年觀察二字頭轉入三字頭的女生,嘗試如何改變社會眼光,不讓自己變成和其他女生倒模一樣的心態才是我想說。
不怕寂寞,卻怕……
是甚麼時候開始有一大堆不懷好意的名稱如「中女」、「剩女」等,指向某一撮女生?社會那些或憐憫或嘲諷的目光,讓很多女生都覺得沒有拖拍是陰功?還未結婚是絕望?愛情在某些人眼中儼如一個名牌手袋,人有我也要有;於是另一班還未買到心水手袋的人,就高呼「沒有手袋也要堅強」、「不用名牌也很美麗」的口號;曾經有不少傳媒邀請我做一些探討「中女」、「剩女」的訪問或特輯,我婉拒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不想再渲染這些代名詞,無論立場是哪一方,我都覺得沒有如此必要,真的沒有必要。正如當年有人建議我在我的演出宣傳上冠以「中女必看」等字眼,說這肯定可以吸引更多入場者,我也是一口拒絕了。你們可知道,現在很多女生怕的不是寂寞,而是被標籤!
謙卑愛情
時代的確和以前不同了,科技的發展,人與人間的緊密通訊的確會讓男女間的火花更容易產生,關係發展比以前來得容易和含糊,戀人間有摩擦的機會也自然多了。那些因窺看手機短訊而引發的傷心愛情故事你聽過不少,因為過份敏感而挑起和愛人間的爭執也常常發生。如何好好戀愛沒有既定方程式,但我眼見很多女生因為覺得自己不再年輕而越變執着,對身邊人要求越高卻是事實。「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我認為愛情中能有謙卑的心是重要的。謙卑,不是對戀人卑躬屈膝,而是一種胸懷,一種尊敬;不以強者自居,不以挑剔對方來取勝,謙卑,是一種智慧。
公主和女王之間
情路上的跌蕩也許也曾經敲碎過不少女生的心靈。很多女生選擇不相信愛情,也由於對人或者自己的不信任,打着「女人當自強」的旗幟,防護罩越築越高,惟有寄情工作,事業得以發展,鍛煉得一身好武功,處事作風強悍,沒有「後生女」的所謂「公主病」,不再依賴,不會撒嬌,卻變成了一個「女王」,地位崇高得叫人不敢親近。當我看到在大家華麗上班服之下,其實是一顆顆一觸即破的心!我常認為,不論男女,脆弱真的不是問題啊。脆弱如生病,是人人也會發生的,就像身體打敗仗,承認生病,讓它病發,然後讓它康復。時間不會讓鬱結無故消失,只有正面處理它才會真正痊癒。
做自己導演
物極必反,很多女生找不到愛情,就以「做自己」、「尋回真我」作為人生口號。事實上,有些人性格惡頂是事實,如果終日掛在口邊「我係咁㗎!」,其實也是拒人於千里的原因;有女生說,愛我的自然會頂得我住,我叫她嘗試跳出自己,以陌生人眼光看看自己,你會喜歡像你一樣性格的女生嗎?做自己,不等於只看到自己,世界有幾十億人,甚麼年齡,甚麼身份,我們都不過是其中一分子;間中用客觀的視點觀照自己,就如有時我會用導演身份檢視我的演出,這才會有進步空間。更重要是,進步不只為取悅觀眾,而是滿足自己繼續向前。
如果你現在因為即將三十歲而恐懼,很遺憾我沒能介紹你來看我的《29+1》,但我仍想告訴你,年齡不是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想法才是唯一可以控制呢。
文:彭秀慧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