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醜陋的擦鞋文化 - 李平

盡論中國:醜陋的擦鞋文化 - 李平

親北京《大公報》有關習近平微服私訪的消息,從轟動海內外、引來內地輿論為習近平「體察民情」而歡呼,到新華網指為虛假消息、《大公報》道歉,可謂高潮迭起。是《大公報》作假?是的士司機郭先生認錯人?還是新華網、《大公報》奉旨收回報道?其中疑問重重,但無論真假,都是叛離報章「不黨不私不盲不賣」立場的結果,都是對當今流行的對習近平、彭麗媛追星般的報道的諷刺,呈現出來的是媒體流行擦鞋的醜陋。
對《大公報》的消息,內地記者、網民一開始也有人質疑。但新華網等網站、媒體積極跟進,聲稱北京交通部門「向新華社記者表示,確有此事,相關情況都是真實的」,中新網等網站都打出習近平「體察民情」的新聞標題。中宣部直轄的「光明網」更發表高規格的評論員文章《習近平街頭打的不只令「的哥」驚喜》,盛讚習近平的體驗是「有關政策的決策基礎」,呼籲各地官員別再上演警車開路、記者相伴的親民騷。
如此為習近平微服私訪大造聲勢,只是近期國內外媒體追捧習近平、彭麗媛的一個插曲而已。昨日同時出現在內地媒體、網站的另一「吸睛」新聞,就是北京的政治學者建議在中南海設立第一夫人辦公室,試圖讓近期出盡風頭的彭麗媛,進一步打破常規,在中南海擁有「合法」的一席之地。如此公然為習、彭擦鞋,何其醜陋?

海內外媒體盲從吹捧

如果說,海內外民眾對習近平、彭麗媛的各類消息感興趣,一是基於好奇心理,因為過往中共領導人及其家庭太過神秘,二是基於傳統的對包青天式的清官、好官的期望,那麼,中國官方報刊、媒站的選擇性報道,在迎合讀者好奇心之際,其用心在於包裝中共領導人形象、包裝中共形象,是宣傳手法的改良。而海內外一些中文報刊、媒站追捧習近平的親民作風、彭麗媛的母儀天下,已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跟隨中國官方輿論起舞,淪為擦鞋的幫閒、愚民的幫兇。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