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樂日1:小兒疫苗 4針抵打!

童樂日1:小兒疫苗 4針抵打!

「一支針咁多保護,梗係好啦!」
「好地地做乜要打啲菌入身體,違反天然。」
「吓,乜唔係一定要打嘅咩?」
事緣息影女星兼靚太邱淑貞早前出席公開活動,談及聽過有博士指,近代孩子易有自閉症、情緒病,乃源於注射疫苗的結果。此話一出,隨即引起網上媽媽們熱烈討論。究竟哪種該打哪種不該打?混合打還是獨立打?爸媽們心大心細,兒科教授韓錦倫則指,有四針,值得打。
記者:梁劍紅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Debby@Unique Model
場地:Wise-Kids、大本型j-plus
服裝:Rabbit Burrow

疫苗水銀傷大腦?

爸媽們在網上討論區留言:「疫苗嘅水銀傷大腦,但唔打又擔心……我唔畀我仔打,但學校話唔得,唔打唔畀繼續返學,咁可以點?」源於息影女星兼靚太邱淑貞早前在公開活動中,談及聽聞新一代男孩易有自閉症、女孩易有情緒問題,是政府強制注射針藥的結果:「麻疹針易令腦受損,小朋友用精力對抗咁多菌會發燒,腦部神經出錯,我哋唔知。」還說不會為女兒注射混合疫苗云云。
乙型肝炎、水痘、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七價十價十三價等肺炎球菌疫苗,林林總總,多不勝數,根據衞生署兒童免疫接種計劃,BB一歲半前需注射的疫苗,就至少有十三針;於小六前,合共注射十六種疫苗, 以預防十種小兒傳染病。然而政府只是免費提供服務,並非強制執行,那麼父母應如何取捨?各方專家意見不同。

靚太邱淑貞曾表示不會為女兒注射混合疫苗。

撐!

兒科醫生陳以誠:毫無根據

陳以誠不諱言,也曾聽聞過坊間這些「自閉症關打針事」的傳聞,但均毫無根據。他指,其中一個令自閉症看來有增加趨勢的原因,是近年醫學上對自閉症的定義寬鬆了很多,例如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也歸納入內,但此病患者一般都說話流利,只是不善於看他人的「眉頭眼額」或難理解「非語言」的表達方式,故措詞聽來非常拘謹和生硬,而他們一般都擁有正常或比正常較佳的智能,亦不會像自閉症患者般,普遍地有着學習困難及語言問題。加上新一代的父母相對舊一輩,知識及敏感度亦較高,稍覺子女不妥,便會馬上求醫,有自閉症的孩子就較易被辨認出來。對於「疫苗違反天然」的說法,他認為,疫苗接種已經過多年的研究,亦使許多傳染病的病發及死亡率大減。他舉例說:「人類經科學研製出嚟嘅就一定唔好?純天然就一定好?大自然也可以有害的,野外也有許多有毒的菇菌,隨意採摘進食,同樣有害。」

兒科教授韓錦倫:有四針值得打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強調,三十多年來,國際間已進行過許多科學研究,根本沒證據顯示疫苗與自閉症有關。但肯定的是,幼兒沒話事權,身為父母的,需好好作出選擇。他建議,最好按病毒的嚴重性及疫苗的副作用作衡量,他建議有四針值得打:

流感:流感嚴重可致併發死亡。疫苗副作用少,每年一針。值得打。

水痘:去年大約有13,000宗個案,傳染性高;出疹後有機會留疤痕。疫苗副作用少,一歲打第一針、四至六歲打加強針。值得打。

小兒麻痹:病毒從口進入人體,最終會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嚴重者有機會永久傷殘甚至死亡。傳染性高、疫苗副作用少。值得打。

乙型肝炎:過濾性病毒引起的肝病,影響肝機能,嚴重會演變為肝癌和肝衰竭,導致死亡。疫苗副作用少。值得打。

唔撐!

環保人士周兆祥:係人工病毒

「疫苗根本即係人工製造嘅病毒,係直接對人的內部進行人為污染、損害身體……」曾著作《免疫針危害健康》的環保人士周兆祥,對疫苗大唱反調,他認為,從未有證明注射過疫苗的人保證免疫,反而肯定的是,注射與否,也一樣會生病。控制疾病的最好方法,還是注重自身的健康、生活起居、環境衞生和營養。

自然療法醫生袁大明:自己打自己

袁大明亦認為,身體是有本能對抗外來物質的。疫苗直接打進血管,繞過了身體的預防設施,外來病毒藏在身體內,像變成其中一部份,與身體的細胞一起生長,但某日,身體終於發現它們是外來物質,產生對抗反應,可能形成了種種自抗性免疫系統疾病,自己打自己。

本港常見混合疫苗

四合一: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

五合一: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六合一: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乙型肝炎

國際爭議事件

1998:醫學期刊《刺針》刊出由英國醫生Andrew Wakefield發表,關於兒童打混合疫苗致自閉症的論文,其後被《英國醫學雜誌》揭發只找來12名兒童做研究,質疑其可信性。但當年論文一出,已令許多父母拒絕讓子女打針,以倫敦為例,注射疫苗兒童人數由95年的95%降至50%,染麻疹人數一度急升。

2012:意大利法院裁定九歲男孩Valentino Bocca的自閉症跟接種了MMR、即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有關,獲賠償14萬英鎊。其父母指兒子本來精靈活潑,惟九個月大接種MMR後出現了自閉症症狀。判決根據醫學報告指「在沒有其他已知狀況的前提下」、「有科學上合理概率」把男孩的自閉症歸咎MMR,因而判父母勝訴。

港爸媽點睇

琪琪 & 女兒言之 :

「對疫苗有信心,衞生署提供的疫苗必經長時間研究及監管;正搜集有關十三價及六合一疫苗的資料,準備為兩歲女兒言之作注射。」

Sharon & Wai & 女兒芊芊:

「唔打仲擔心,稍後會帶女兒注射水痘疫苗。」

BB Anya & 外婆:

「Anya已打齊針,多精靈活潑。」

Kilby & 囝囝栢麒:

「疫苗一定要跟衞生署的指引,會徵詢多些醫生的意見,這是保護兒子栢麒的最佳方法。」

有得玩:親子枕頭大戰

要玩,屋企樓下的空地也可玩個不亦樂乎!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即將舉行的「遊戲地圖@大埔」就為大家示範,如何運用家居物品玩出無限樂趣,好玩家居遊戲包括床單迷宮、枕頭大戰、布條人、筲箕聯賽等,今次更首次突破傳統,由黃昏玩到夜晚,藉此鼓勵家庭成員遠離電子屏幕,試試晚間走出屋企,投入親子遊戲。

日期:4月26日5pm至8pm
地點:大埔大元邨廣場
參加:毋須報名,即場免費參與
詳情: http://www.playright.org.hk/tc/whatshappening.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