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香港,友儕傳來的還是有關波士頓馬拉松(波馬)的相關消息,除了Martin那張手舉「和平」訊息的照片外,另一震撼畫面就是一個雙腳慘被炸斷的受害人被搶救的過程。而其中有位戴着牛仔帽、裝扮突出的見義之士,他不但為傷者進行急救,還一直在旁打氣「stay with me, stay with me」,幾成混亂中唯一清晰可聽的支持聲音。
原來這位並非「無名之輩」,他經常出現在不同的馬拉松場合,原是為了紀念其在美伊戰爭中陣亡的大兒子。其實他亦曾在極度哀慟之下引火自焚,雖然獲救卻已是嚴重燒傷。康復後,他駕駛載着兒子遺體棺木的貨車,周遊列州宣傳反戰訊息。
不幸的是,四年後,他的小兒子也因思念亡兄而輕生。歷經前事,牛仔已不再自暴自棄,今日面對重大災難,更見勇敢。爆炸後,他和很多不畏暴力的民眾立刻伸出援手,為傷者施救。
又想起另有一位法國先生,他非這次波馬的參賽選手,卻和吾友魏華星一樣,剛完成了今年艱巨的北極馬拉松賽事,且早在2009年,他已經參與該項比賽並贏得亞軍,這幾年他還跑過兩屆,在氣溫高達50℃的撒哈拉沙漠舉辦的250公里超馬(超級馬拉松),還有多次完成山界頂級的「UTMB」賽事……這位先生的強,正好再次對照生命脆弱的一面。
馬拉松故事 展現人性光輝
他的女兒因為患上一種常見於白種人的遺傳病──囊性纖維化而不幸在去年末離世。先生為了悼念女兒,並為一個對抗該頑疾的基金籌款,毅然再踏足極地,同行的還有他年僅14歲的小兒子,亦是歷屆最年輕的參賽者。然後這位沒有任何參賽經驗,只背負着對至親同樣深切懷念的少年,就這樣一步一步在冰天雪地向前蠕行。最終用了整整12小時才「走」完全馬。最後的一個,卻贏得所有選手最大尊重的一個。父子在終點線抱擁那刻,在場無一不淚流滿眶。馬拉松的故事從來就是如此觸動心弦,將人性光輝的一面展現。
其實每個人生終會遭遇挫折和打擊,有時候我們亦難免會怨天尤人,甚至有一天會變得憤世嫉俗,只知外在壓迫,上天下地都似是虧欠了自己,惟獨不見一己內心已然扭曲,惡念遂生。偏執既成,若沒適當疏導宣洩,說不定也就成了他日罪犯滔天之始。
所以,當你感覺不爽、不快、不滿、不幸的話,倒不如嘗試一下長跑,當你能夠完成一個馬拉松,甚至超馬、喪馬(極地賽事),信我,你的人生亦會擁有更大的量度。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