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級評定】
面對國際就反洗黑錢規管尺度越趨嚴謹,監管機構亦要不斷提升風險標準,被外界指為全球最大不法資金來源的中國,亦要進一步與國際水平接軌。
《路透社》報道,人行於去年12月,向內地金融機構發出新的反洗黑錢指引,要求銀行按客戶根據地、業務性質及運作透明度,以1至5級等級作出評定。
報道引述來自銀行及會計界消息謂,有關指引內容並無對外公佈,但接獲通知的銀行及保險公司,須於2015年底前實施規定。
憂資金流至北韓核計劃
以華盛頓為基地的金融監督機構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估計,由2000年起的過去11年,高達3.8萬億美元涉及貪污、犯罪及逃稅等不法資金,從中國流出,而截至去年12月估計,2010年流入逃稅天堂及西方銀行的不法資金,亦達8,588億美元,其中中國佔比將近一半。
報道亦指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成為非法資金流竄地,持續施加壓力,並且責成中國,尤其嚴加看管與北韓的往來金融活動,以免資金流轉至北韓核武計劃。
有分析認為,人行收緊反洗黑錢的規管,與國際水平接軌,是正面及積極的發展,但是對新規定能杜絕非法資金成效,存有懷疑,因為內地若存在非法資金活動,未必一定經過銀行體系進行,會透過多元化平台及企業流轉,單單加強銀行規範未必能夠足以立竿見影。
金管局亦一直與銀行界,就反洗錢監管進行檢討,並作出改善;該局副總裁阮國恒上周出席完銀行公會會議後表示,未來會加強對反洗錢的規管,包括從現場及非現場審查方面着手,提高認可機構對客戶了解,並對可疑交易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