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自詡注重保育歷史建築物,審計署卻踢爆當局懶理古蹟,令其失修破舊。新一份審計報告指,有10座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未交任何部門保育運用,有已交部門使用的歷史建築竟被閒置長達20年。
報告指,有10幢已評級的歷史建築未交予任何部門保育運用(見附表),當中包括屬一級歷史建築的薄扶扶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調景嶺茅湖山觀測站,前者雜草叢生,後者則荒廢多年,石牆遭惡意塗鴉。審計署指這些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日久失修可能危及遊人。
建議效法外國制度
有六幢已交政府部門的歷史建築,多年來丟空,其中康文署的黃竹坑新圍舊民居更閒置長達20年,此二級歷史建築近日才以試驗性質讓公眾參觀,但未有具體用途。在200座政府古蹟中,有150座沒安排導賞團;有兩座在元朗的私人歷史建築未通知古蹟辦就被拆卸,最終沒被檢控。審計署建議發展局檢討文物保育政策,對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可效法外國訂立的制度及補償機制,以免再出現何東花園業主堅持重建的翻版。
此外,古諮會昨建議把沙頭角下禾坑「發達堂」列為法定古蹟,同時調整10項歷史建築評級,包括將柴灣道慈幼會修院主樓及房舍列為二級;筲箕灣譚公廟道譚公仙聖廟則因曾經重建,由一級降至三級。主席林筱魯指,歷史建築物名單中,有26個涉私人業權的項目已遭拆卸或改建,他認為應檢討古物保育政策,期望審計報告有助推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