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哀悼波馬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哀悼波馬 - 盧先亞

因為航班延誤,前晚稍事滯留倫敦希斯路機場,百無聊賴(這麼現代化的機場竟然沒有提供便捷的wifi服務)之際,卻在酒吧裏目睹驚心動魄的一幕。電視屏幕打出Breaking News,然後就是直擊報道正在大西洋彼岸舉行的波士頓馬拉松(波馬),令人震撼的並非播送跑手衝線激情和振奮的畫面,而是接連發生的炸彈爆炸,造成傷亡枕藉、猶似人間煉獄的場景。同行旅伴亦有跑友,波士頓馬拉松可算是我們,亦應是所有馬拉松跑手的終極目標。此時此刻眼見聖地遭逢恐襲,怎不悲慟;還有無辜平民遇害,怎不髮指。反覆看着現場直播至到上機,然後十幾小時的商務航程亦難以入眠。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世界六大馬拉松之首,波馬每年平均吸引2.7萬名世界一線的跑手參賽,怕且只有本地贊助商,才有港馬(連10公里、半馬亦計在內)更見規模的丟人說話,況且人家還有50多萬名民眾夾道打氣。一如以往,賽事於每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即美國人的「愛國者日」舉行,用意是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所以當地人又稱之為「馬拉松周一」 (Marathon Monday);選擇於愛國者日發動恐怖襲擊,相信亦是別有用心之舉。
波馬對參賽者有嚴格要求,如規定跑手需達到某程度的成績,才有資格參賽。三年多前,以我的年齡組別,參賽要求是3:20;翌年,同樣的組別要求已然提高至3:15!越追越遠,不過今年我已邁進另一年長組別,時間放寬到3:25。可惜若以我個人往績最快時間要攞到入場券,起碼要到60歲!

恐襲體育賽事如懦夫

波馬另一令馬拉松迷嚮往之處,當然就是熱情的民眾。除當地民眾外,還有成千上萬的旅客慕名前往觀賽和助威,使跑手如同置身大型嘉年華之中。今次三名不幸遇難的死者,也正正全是無辜的觀眾。
馬拉松這件事本緣於戰爭;但到了今天,馬拉松卻已成為和平的象徵。人們會藉着馬拉松的運動,宣揚無國界、無種族的大同精神。然而,襲擊者卻無視世人追求和平友愛的信念,反而對之加以踐踏、摧毀甚至破壞,當中還傷及無辜,猶如對馬拉松賽事狠狠地摑了一巴,而針對體育賽事的恐怖襲擊,猶如懦夫行為,所以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民族,均應對是次襲擊予以強烈譴責!
惟願死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遇難者家屬能以馬拉松選手的堅強精神活下去,跑者繼續勇往直前跑下去。既為跑者,我亦在此許諾,一天,我會身在波馬,完成心願之餘,亦為悼念所有的遇難者,並為世界的和平送上祈求。在是次慘劇當中,有一位正等待爸爸衝線的8歲小男孩Martin Richard,不幸喪生。他有一幅手持要求和平標語的相片,瞬即在網上廣傳,且成為了反暴力的象徵。在此借用這句畫語作結:「No more hurting people. Peace」!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