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到意識外 - 邁克

排斥到意識外 - 邁克

《張愛玲與賴雅》一九九六年出版,序原來由夏志清執筆,而且還有「張於婚前即已懷了孕了,賴雅堅決要她墮胎」之句,怎麼編寫書信按語的時候會忘得一乾二淨,將事件移後了十一年,私自急凍尚未簽署婚約就執行的手術,直到男主角臨終前幾個月才解封?要是弗洛伊德先生把脈,很可能將錯誤歸納為某種心靈走光,引用張譴責自己執筆忘字的說法,「想必是因為feeling guilty,排斥到意識外了」。
當然,更貼切的是把「犯罪感」改成「feeling embarrassed」,夏先生序中理直氣壯惋惜愛將的抉擇,「張愛玲瘦瘦的體型我們在照片上看得多了,不會把她同生男育女聯想在一起的。但懷了孩子,身體裏的荷爾蒙起了變化,胃口好,體重也跟着增加,身體從此轉強也說不定」,在我看來關懷雖然誠懇,邏輯則接近一廂情願的師奶,既不科學化也欠清醒,比較像企圖以苦口婆心掩飾不肯承認的尷尬和不安。且不說以張和賴當時自顧不暇的經濟狀況,多養一個嬰兒多麼百上加斤,硬要從來不喜歡小孩的女人做媽媽,簡直是世間最殘酷的慢性懲罰,九莉在《小團圓》揚言「我不要。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說得再清楚也沒有。張愛玲聰明一生,可是作過許多莫名其妙的決定,挑選丈夫一環尤其驚心動魄,上海那個又花又奸,美國那個又老又殘,她都欣然下嫁,教人頓生「天下男人都死光了嗎」的疑問,然而拒絕讓新生命進駐子宮,卻非常明智。至於序中指她「因墮胎而在紐約病得很重,引起麥道偉營友的關心」,不知有何依據,起碼《張賴》中文版正文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