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貼士】
讀者蔣太五年前在金行購買一對千足純金的龍鳳鈪,價值1.8萬元,其後一直存放在銀行的保險箱。她最近到銀行取出準備給女兒作嫁妝,竟發現龍鳳鈪出現銹迹,用布抹擦也無法清除。她返回金行理論,職員指「造工問題」及「自然現象」,與金飾質素無關。她質疑道:「六年前我喺同一間金行買咗兩條金條,同樣放入保險箱都冇問題,點解淨係龍鳳鈪出事。」
或因殘留電鑄藥水
九龍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副理事長劉克斌指,千足純金的成色應沒問題,香港市面絕少出現假金。他估計,上述金飾可能因大批鑄造,表面殘留有電鑄藥水的化學物質,經氧化後出現類似生銹的痕迹,相信若把金飾以適當的溫度火烘,可把殘留的氧化物蒸發清除。
劉克斌提醒巿民,每次佩戴金飾後,或有手汗、香水或油脂等黏附在金飾表面,可能令金飾變質,建議佩戴後都用乾布輕抹金飾,然後存放於乾爽的地方,能恒久保存。
檔案編號:0303012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