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這首1939年的舊歌差一點點就成為上周BBC流行榜第一位歌曲。在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逝世前,大家幾乎已忘掉這首來自「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老歌,更不要說爭相下載令它成為流行榜第二名。可在鐵娘子逝世後,反對她及她政策路線的人特別是左翼人士選中了這首歌作為他們的「戰曲」(rally song),在facebook及其他社交媒體鼓動大家下載,希望把歌曲推上流行榜第一位,為鐵娘子的葬禮「贈興」。
英國真是個開放、多元的國家,沒有人強求輿論一律,也沒有人要求所有人為戴卓爾夫人同聲一哭。更何況鐵娘子從來是個愛恨分明、旗幟鮮明的人,喜歡她的人很多,反對討厭她的人也不少,有人搞些贈興小動作一點不奇怪。事實上評價政治領袖從來不容易,當代跟二、三十年後跟百年後的想法可以有很大分別,甚至完全顛倒過來。別的國家不說,單看幾位英國前首相的際遇已教人禁不住慨嘆史筆的無情。
三十年中期納粹黨初掌政,被保守黨高層冷待的邱吉爾一早看出事不尋常,不住警告歐洲各國包括英國必須致力防止納粹德國坐大。可是,邱吉爾的忠告根本沒有人認真聽,有的政府官員批評他不甘寂寞,有的直指他是好戰分子。
在位的首相張伯倫深知英國社會及國民厭戰,深信應盡一切方法避免歐洲再次爆發戰爭,即使犧牲一些小國也在所不惜。當德國威脅進軍捷克時,張伯倫半哄半嚇捷克政府屈服,以達成慕尼黑協定。當他回國時,很多英國人視張伯倫為維持和平的功臣,連著名經濟學者凱恩斯也說和約令大家舒一口氣"a tremendous relief"。過不了一年,納粹狼子野心盡現,張伯倫立時成了懦夫、弱者,自此以後被釘在歷史恥辱之柱上,而「好戰」的邱吉爾則成了近代最偉大首相。
戴卓爾夫人高舉自由選擇、自由市場旗幟,把英國改頭換臉,又推翻了二次大戰後形成的冷戰秩序,令邪惡帝國瓦解。反對她的想法、政策的人自然對她恨之刺骨,認為她是分裂與貪婪的化身。可對珍視個人自由與選擇的人來說,鐵娘子毫無疑問是個忠誠的衞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8年金融海嘯動搖了一些人對自由市場、自由選擇的信心與信任,也可能影響了一些人對鐵娘子的評價。到幾年後當大家發覺政府干預百病叢生,官商勾結侵蝕個人自由及選擇時,大家會更記掛鐵娘子,會更記得她的忠告:"There can be no liberty unless there is economic liberty." (沒有經濟自由,個人自由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