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報道贏得普立茲<br>《紐約時報》揭溫家寶醜聞獲獎眾望所歸 - 趙岩

「抹黑」報道贏得普立茲
《紐約時報》揭溫家寶醜聞獲獎眾望所歸 - 趙岩

美東時間4月15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宣佈本年度普立茲新聞獎(The Pulitzer Prizes)獲獎名單。《紐約時報》(下稱《紐時》)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衞(David Barboza)因去年10月報道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從平安保險公司斂聚巨額財富,以及此前報道中國太子黨相關腐敗新聞獲調查報道大獎。
我作為《紐時》前北京分社研究員,對《紐時》獲此殊榮深感高興,也為自己曾作為《紐時》的一分子而自豪。《紐時》關於對溫家寶家族斂財27億美金的報道引起巨大風波後,曾有中國內地媒體記者給在美國的我打電話,問我是否「參與」了有關調查,言外之意懷疑我是否又向《紐時》「洩密」,如當年《紐時》曝光江澤民辭中央軍委主席轟動一時,我被中共抓去坐牢那樣。

我告訴那些關心我的人,有關報道與我無關,但我認為張大衞的調查報道寫得很優秀。在中國大陸,溫家寶家族與平安保險之間的金錢關係早已不是甚麼新聞;但《紐時》能夠拿出如此詳細的證據,沒有長時間的調查和努力,那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也是我所熟悉的《紐時》的作風。《紐時》對熱點事件深度報道的認真和苛刻態度,是外界難以想像的。
也有內地朋友出於「好心」跟我說,溫家寶是改革家,《紐時》這樣做,對於追求民主自由的改革派是「親者痛仇者快」,認為《紐時》不應幫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打擊以溫為代表的改革派。我認為不管是誰,不管他打着甚麼旗號,腐敗都不可容忍。《紐時》盡了一份正義的媒體應盡的責任,更是為中國民眾申張了正義。
有人說張大衞與薄熙來之子薄瓜瓜來往很密,所以事件涉薄的家人替薄熙來報復溫家寶。我認為,如果溫家寶家族沒有與平安保險公司有腐敗交易,張大衞要是與薄瓜瓜關係再好,張也不可能寫出如此詳細的報道。海外一些華文媒體對溫家寶大表同情,是以感情取代職業標準,得不償失。
據悉,《紐時》在發稿前不但反覆核實,還把稿給中國政府核對,這在《紐時》是很少有的舉動。至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否認,指《紐時》抹黑,是別有用心。我的看法是,中國官方對很多敏感問題的回應,外界都應該反着聽,才會有所收穫。因為他們從沒說過令人信服的真話。
溫家寶家族醜聞曝光後,中共的新聞辦和外交部知道不能對張大衞直接報復,他們選擇了《紐時》剛從其他媒體挖來的著名中國問題記者儲百亮(原路透社記者,2012年就是他在兩會上向溫家寶提出關於重慶問題,從而曝光重慶事件)。儲時至今日仍得不到中國外交部的工作簽證,逗留在香港分社暫時工作。無法與妻子和孩子一起在北京過春節,這是我在香港看到的事實。

"An able,disinterested, public-spirited press, with trained intelligence to know the right and courage to do it, can preserve that public virtue without which popular government is a sham and a mockery."
摘自約瑟夫.普立茲於1904年發表支持創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文章


趙岩
《紐約時報》前中國問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