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以夷制夷,警隊吸納少數族裔當差

專題:以夷制夷,警隊吸納少數族裔當差

元朗和油尖區人口複雜,愈來愈多非洲及其他少數族裔聚居,治安問題也相當使人擔憂。由於彼此文化和語言不同,警方執法時也遇到很多難題。
兩個警區於是想出妙計以夷制夷,今年開設訓練班,鼓勵少數族裔的年青一代報考警察,透過教導中文和本地習俗,希望少數族裔能最終成為警察,再於本區協助執法。
警隊的如意算盤是,這些少數族裔就算當不了差人,但透過學習,也掌握基本中文,和了解本地法律知識,長遠而言,都是改善該區治安的一劑良藥。
記者:謝志輝 攝影:劉啟文

計劃名叫「喜瑪拉亞計畫」,一來寄意攀登高峰,二來也是為少數族裔而設。
原藉尼日利亞的女孩瑪加烈,今年16歲,從小在香港長大,中文水平跟本地人一樣,讀寫完全不成問題,他說小時其實已經很想投考警察,覺得很有挑戰性,加上警察職業收入穩定,可以改善家人生活,自己一直夢寐以求。所以一聽說警隊推廣這個先導計劃,就馬上跑來報名。
她說這個課程令自己增強了自信心,在現役警員教導下,所學中文也跟學校很不同,更多是一般生活常用字詞,以方便平日的溝通。「學校老師都好支持,如果我能夠考上警察,就可證明俾老師睇我嘅的努力冇白費,亦證明除了香港人之外,非洲人都可以當警察。」瑪加烈一臉自信地說。

Henia是97回歸後首位加入警隊小數族裔女警。

不同國籍學生來到上課,目的只有一個「學好中文」。

同學們都希望有一一日成為步操隊員一份子。

課餘時間瑪加烈不時跟同學交換學習心德。

今次課程共2班,總數有35人,據導師說,其中以瑪加烈及Raza最為熱血。
17歲祖藉巴基斯坦的Raza,其爺爺及叔叔都原來都在港英年代做警察,所以他從小就覺得自己來自警察世家,也常希望能穿上制服去幫助人。「今次覺得政府真係俾機會我哋少數族裔,去實現自己夢想。唯獨擔心中文未能達標,如果投考不成會再接再勵,直至考到為止。」Raza表示,雖然在香港長大,一樣飽受種族歧視,例如乘撘地鐡及巴士時,一坐下來其他乘客都會彈開,故此能夠當上警察,去融入社會,也幫助其他市民去了解自已族群。
警隊為了增強學員報考的決心,更在3月尾邀請他們到粉嶺參觀機動部隊畢業典禮,結果一班學員更為雀躍,發夢都在想自己當上了警察。「在場有很多導師給我們寶貴意見及經驗,警校亦安排我們觀看整個passing out ,過程好震撼呀,其間教官不斷向我們講解步操及報防細節,當正我地係學警,好開心呀!」Raza說。

課堂上除了中文導師外,還有多名警察義工協助學員。

課堂時大家都戰戰兢兢地聽中文老師教授課程。

周毅剛總督察指出,這班學員最大困難是書寫中文,不容易默寫生字。而訓練班中,巴基斯坦學員又佔大多數。負責的導師團,由多名現役警員義務組成。「他們對單字理解沒有難度,但如果全篇課文就可能一知半解,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周Sir表示,學員沒有其他優待,警隊只是提供一個渠道協助他們報考,到時他們還要經過中文筆試,面試及品格審查,跟一般香港學員沒有分別!
到底香港有多少名少數族裔警察,警方表示無相關數字,因所有報考警員都是香港人身份。不過據知,元朗警區的Heina,是香港回歸後首位少數族裔女警,她剛於去年8月21日正式在元朗出更。「我自小就好想投身警界,終於夢想成真。依家正式工作期間,仍然有市民懷疑我警察身份,更有人以為我只係翻譯員,但只要用心去做,其他人都會睇到,唔會因為我國籍唔同而唔接受,我除了膚色有別之外,覺得自己都係百份百香港人!」她表示元朗區種族複雜,大家生活文化不同,經常會因為生活小事而引起衝突,例如親友過世期間,非洲人會打鼓跳舞至深夜悼念,很多人不理解以為他們在玩樂,便會產生誤會和衝突。「希望日後多點少數族裔警員出來幫忙,大家溝通多啲,社區隔膜也自然少啲!」

部份同學放學住的地方偏遠,要由元朗乘巴士回黃大仙。

與剛畢業的考生合照,希望下年是我們穿上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