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措施,導致近期日圓急速貶值,部份投資者擔心亞洲各地甚至全球各國,都可能會競相將本身貨幣貶值。年初以來,坡元、韓圜及台幣的滙價已紛紛走弱。
貨幣的中長期走勢受到多項經濟變數影響,包括經濟增長、通脹、債券孳息率、經常賬及政府債務狀況。從國基會的經常賬收支預測,及實質債券孳息水平來看,中長期內亞洲大部份貨幣應可繼續獲得支持。
股債投資額外進賬
再者,現時亞洲央行的外滙儲備已大增至合共6.5萬億美元,意味出現貨幣危機的風險大減。而亞洲央行亦已採取較為平衡的觀點,明白滙率政策不僅可藉出口推動增長,同時亦可顯著影響進口通脹,因此對干預滙率的行動已較有選擇性,亦不會企圖扭轉貨幣的升勢。新加坡已明言採取維護坡元強勢的政策,以對抗進口物價上升;中國亦容許人民幣兌美元滙價自2005年以來升值25%,藉以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
資金從歐美流入亞洲資產市場的趨勢料會持續。不過,在眾多亞洲貨幣中,印尼盾和印度盧比卻要面對較不利的環境。國基會預測,兩國在2013至2017年經常賬赤字平均佔GDP約2.5%,其他亞洲國家卻可望錄得盈餘。意味印度和印尼若要維持貨幣穩定,就要吸納等量的外資流入金融市場或直接投資。
總括而言,儘管日圓走弱,料無損亞洲貨幣中線上升趨勢,因為強勁的經濟基本因素會繼續吸引資金流入。對於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來說,貨幣升值將可帶來額外潛在回報。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王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