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開咬」咀嚼難 說不清<br>牙齒不齊形成大窿 箍牙後改善社交

患「開咬」咀嚼難 說不清
牙齒不齊形成大窿 箍牙後改善社交

【本報訊】牙齒排列不整齊,不少人誤會只是影響外觀,但原來發音及咀嚼功能也會受影響。香港矯齒學會指出,牙齒不齊更會加速「開咬」問題,即前排牙齒咬合時,上下牙無法互相接觸,形成大窿,長遠會令人慣用口呼吸,增加喉嚨發炎、污染物積聚肺部等風險,問題不容忽視。
記者:梁麗兒

左先生(31歲)三至四年前因上顎後方下垂引發開咬問題,致前排牙齒咬合時,出現約5毫米空隙,令他無法正常咬開食物。當吃最愛的食物雲吞麵及牛扒時,他也只能外賣回家,將食物剪碎才進食;另因主力靠後排臼齒咀嚼,引致嚴重磨蝕。

要戒吮手指壞習慣

說話也成為他一大障礙。他工作需見客及講普通話,但因開咬致無法正確發音,不時出現尷尬場面;更怕說話時噴口水被歧視。他接受兩年箍牙治療後,牙齒排列回復正常,咀嚼及社交均有改善。
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劉潤華表示,約10%至20%矯齒病人受開咬問題困擾,多數為先天骨骼及牙齒發育不全引致,但吮手指、咬筆等壞習慣,也會令前排牙齒錯向前傾,加劇牙齒不齊及開咬的情況。另外,家長往往忽視年幼子女的蛀牙問題,寧願待病情惡化至要拔牙,也不及早補牙,導致兒童因乳齒提早脫落,令其後長出的恒齒走位,也是引致牙齒不齊的常見原因。

現有多種箍牙方法供病人選擇。

香港矯齒學會會長梁訓成引述該會前年一項調查,推算90%港人有牙齒不齊問題,其中近半人問題嚴重,但僅13%曾箍牙。
他建議牙齒不齊的市民及早箍牙,可減低牙周病等風險。該會網頁上載了《牙齒排列及口腔健康分析問卷》,為市民評估牙齒情況及需否矯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