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解碼:血染馬拉松 - 盧峯

政經解碼:血染馬拉松 - 盧峯

作為馬拉松跑友,對於有兇徒在波士頓馬拉松賽道發動炸彈襲擊除了憤怒以外還是只有憤怒!
馬拉松是挑戰自己,考驗自己的運動,非常平和內斂,鼓勵的是參與,誰勝誰負反而是其次。好的馬拉松賽事講求的是全城參與,打成一片,把整個城市變成一場人情味的「流動饗宴」,讓跑手、觀眾、市民不分種族、宗教、膚色融合一起,互相鼓勵支持,你喊「奸爸爹」,他向你揮手;你拿朱古力、蛋糕為跑手「加油」,跑手一臉滋味的吃下……。有甚麼理由、有甚麼需要用無辜平民的血染紅、破壞這樣的饗宴呢?
波士頓馬拉松可說是馬拉松賽的「殿堂」,任何跑手都希望走一次,大家都想像村上春樹那樣體驗「心碎丘」(Heartbreak Hill)的試煉,然後告訴其他跑手,我跑過「心碎丘」(I've been there)。用炸彈襲擊這個殿堂除了展示自己與民為敵(更是與馬拉松跑友為敵)外,還有甚麼作用呢?
當然,習慣躲在暗處的恐怖分子要揚名立萬,要製造恐慌,不時會在矚目國際盛事下手。七二年奧運,巴勒斯坦恐佈組織「黑色九月」槍手闖入選手村挾持、殺害以色列選手就有這樣的計算。只是,過去的經驗說明,自由社會的自由人不會讓他們嚇倒,更不會因此而放棄波士頓馬拉松這場「流動饗宴」。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