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優質教育基金去年被揭淪為洗腦國民教育提款機長達六年,今年不再明目張膽將國教列為優先主題,但當局並非閂水喉,而是將國教撥入優先主題之一的「價值教育」,有暗撐國教之嫌。
記者:倪清江
國民教育項目自07/08學年起,列為優質教育基金的優先主題之一,在評審時可獲加分,連續六個學年上榜。不過本月起生效的11個優先主題,已沒有國民教育,新增價值教育和提升評估素質等項目。自07/08學年起,每年都有逾10個國教計劃獲批,所批出金額由數百萬至逾千萬元。總結07/08至11/12學年,基金總共批出64個國民教育計劃,涉款共4,057萬元。
在去年國教風波期間,基金被揭所批的國教計劃,向學生灌輸令人難以接受的知識。由城大企業和大眾集團合組的毅恆教育,2008及2010年分別獲批397萬元和424萬元,在52所天主教小學推行匯通國民教育課程,學生要在堂上聽紅歌,又藉分析毛澤東書法學習其「持之以恒、刻苦努力」精神。
憂增加學生北上交流資助
匯通課程醜聞曝光後,家長震驚,天主教香港教區下令有關小學停用該課程,逾800萬元白花。連同其他多個疑似洗腦國教計劃,優質教育基金被指是洗腦提款機。
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黃鎮南昨稱不清楚匯通醜聞,又否認「知衰」把國教剔除,並自爆只是將國教撥入優先主題價值教育之下,「呢個包含個人、家庭、社會同國家價值,用價值教育係想講清楚啲,唔係只睇國家」。負責該基金的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補充,不列入優先主題的項目仍可以申請。
但基金昨公開有關價值教育的解說,只稱「這類計劃旨在培育學生的毅力、對他人的尊重、責任感、承擔、誠信和關愛之情」,隻字不提國教。將國教置於價值教育之下,當局日後公佈獲批計劃時,毋須將其歸類為國教範疇,可瞞過家長,掩人耳目。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出,價值教育包含公民教育、性教育和生命教育等,他主張國教應在公民教育框架下,教學生認識國民身份和國家,「問題唔在於換個包裝,而係審批小組有冇專業判斷」。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表示,價值教育是專門知識,不擔心只會批予國教計劃,她反而更擔心政府在新財政年度,把資助學生北上交流的預算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