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患者多非煙民 惡化快 <br>專藥有效治療 惟在港未註冊

肺腺癌患者多非煙民 惡化快 
專藥有效治療 惟在港未註冊

【本報訊】不吸煙的年輕人也有機會患上肺癌。一名30歲的科大電子工程博士生,去年突然胸口和背部疼痛,確診罹患非小細胞肺腺癌,病發後三個月內,癌細胞已擴散至心膜及腦部,檢測證實癌症與簡稱ALK的基因變異有關,需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專家指,由此基因變異引起的肺癌,病情惡化得快,更容易併發心膜積水及肺積水等。
記者:陳凱迎

由內地來港修讀電子工程博士課程的永根,沒有吸煙,去年2月因持續胸口及背部疼痛,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經電腦掃描檢查證實,其右肺下方有一個三厘米大的腫瘤,抽取活組織化驗證實罹患第三期肺腺癌,已擴散至淋巴,需接受化療。

每月藥費六萬元

但化療令永根嚴重嘔吐和氣促,他一度返內地求診中醫;直至去年5月,他在威院再接受檢查,證實癌細胞已擴散至心胞膜、骨及腦部。永根昨憶述,被確診患癌時感到難以置信,「我本以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是個博士生」,他形容病情最壞時,猶如廢人,「沒有了語言能力,要太太幫我洗澡,像快要死了。」其後抽肺組織檢測,證實腫瘤由ALK基因變異造成,他服用標靶藥後腫瘤縮小,不用再坐輪椅及可以復課,更能每天跑步。
中文大學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出,肺癌中有八成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當中有3%與ALK基因變異有關,以本港每年約4,000宗肺癌新症計算,即每年有100多人因ALK基因變異罹患肺癌。
莫說,ALK基因變異病人常見為非煙民或有輕度吸煙史,這類病人較一般肺癌病人惡化得快,不用兩至三個月肺部已因發炎「花晒」,也容易出現心膜積水或肺積水等併發症。他建議,已確診非小細胞肺腺癌,又絕少吸煙的患者,進行基因測試,及早確定是否有ALK基因變異,方能對症下藥。
治療ALK基因變異肺癌的口服標靶藥Crizotinib,針對阻斷此基因向癌細胞發出生長訊息,令癌細胞萎縮,但該藥至今未在港註冊。莫說,有需要的病人可個別申請使用,惟每月藥費達五至六萬元,病人更要終生服用,副作用包括視力變差及腹瀉等。他有參與的一項研究顯示,65%病人服用該標靶藥後肺癌腫瘤縮小三成或以上,相對傳統化療的不足兩成人有反應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