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東耳鼻喉門診新症等三年 <br>議員批評聯網資源分配不均

九東耳鼻喉門診新症等三年 
議員批評聯網資源分配不均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服務再受爭議,該局昨公佈各聯網耳鼻喉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重災區為九龍東,穩定新症要等158周,即超過3年時間才可見醫生;輪候時間最短為九龍中,病人只需等11周。立法會議員直斥不能接受,批評輪候時間相差14倍,全因各聯網資源分配不均。
記者:嚴敏慧

醫管局昨起在網頁上公佈個別專科門診和手術輪候時間,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邱家駿表示,經轉介往專科門診的病人會被分流為緊急、半緊急及穩定個案,首兩類病人輪候診治服務的目標時間中位數,分別為兩周及八周。
率先公佈的耳鼻喉專科門診新症資料,各聯網的緊急及半緊急個案,均能於目標時間內應診,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差距甚大,其中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所屬的九龍東聯網,輪候時間超過3年,但伊利沙伯醫院所屬的九龍中,輪候時間少於3個月。至於白內障手術輪候,則以新界西最久,病人要等20個月,港島西最快,只需輪候7個月。

將軍澳醫院增設診症室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觀塘、藍田人口老化,加上將軍澳人口增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冠絕全港。耳鼻科穩定新症多為長期鼻炎、鼻敏感及慢性咽喉炎等,雖非緊急重症,輪候3年不能接受。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管局應公佈所有專科輪候時間,透過社會壓力改善局方資源分配不均情況。
九龍東聯網去年推行跨區求診計劃,至今有900名病人轉到九龍中,接受耳鼻喉治療,年底將軍澳醫院增設一間診症室,加開節數清理輪候個案,估計明年輪候時間可縮短至約8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