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鬥爭 勿損工友 - 李梓敬

工會鬥爭 勿損工友 - 李梓敬

我無意貶低工會的作用,如果工會是真的為工友的利益着想,真心幫工友,在罷工行動中擔當觀察者、協調者的角色,協助勞資雙方取得共識,達致雙贏,我絕對支持工會介入。反之,如果工會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騎劫了工運,置工友的切身利益於不顧,令工運變得複雜化、政治化,則絕對不值得鼓勵。
就這一次碼頭工潮,工友本是不滿工時長,人工少,用罷工來爭取他們的權益,無可厚非。可是由於不同工會、政團的加入或主導,卻令工潮變成了社運,令碼頭變成了政團搶出風頭、大肆插旗的陣地。
例如來港聲援碼頭工潮的國際交通運輸工人聯盟(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ITF),據悉是一個由運輸工人工會組成的國際工會聯盟,全球有超過450萬會員,職工盟香港碼頭業職工會是其屬會之一。ITF在歐美、澳洲等地有很大的影響力,常在當地發動工業行動,令人擔憂他們此番高調介入香港的碼頭工潮,會騎劫了工潮,將工潮變成他們「進佔」香港貨櫃碼頭的踏腳石。
因此,我仍然認為,工運是屬於工友的,應由工友去主導,由勞資雙方直接去協商,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目前,我只期望參與其中的各個工會,能拋開一己私利,不要因工會之間的明爭暗鬥而損害了工友的利益,真正為工友着想,協助工友去爭取合理的權益,平息工潮。
很高興看到,日前在各方稍作讓步下,碼頭的勞資雙方終於可以坐到談判桌上了。雖然,初期的談判並沒有實際的進展,但總算向達成共識的目標邁開了第一步。
不過,我希望這個過程不要拖得太久,由工潮開始至今已拖逾兩周,實在太久了,再拖一天也嫌長。要知道,拖得越久,影響最大的始終是碼頭工友。試想想,工潮影響香港貨櫃碼頭的運作和聲譽,船公司被迫把貨物轉投其他港口。如果轉投到最近的鹽田,對李嘉誠來說,只不過是在香港賺這筆錢還是在內地賺這筆的問題,無關痛癢。反之,碼頭工友卻是手停口停,更有機會賠上飯碗。香港航運業近年已漸走下坡,再也承受不了這樣的折騰了。
目前,談判因不同工會代表不同的工人,各有不同的訴求,工會之間又互不信任,勞資雙方叫價差距又很大,令談判難度大增,估計短期內難有結果。不過,談判向來是妥協的藝術,不能一味漫天叫價,勞資雙方一定要本着互信互諒、理性務實的態度,拿出誠意和善意來溝通協商,才可以達致雙贏。我們期待可以早日見到這一天。

李梓敬